浙江松陽:讓山水有戲、技藝傳承有人
以“影像匯見可能”為主題的第五屆國際攝影研討會暨2023麗水攝影節不久前在浙江麗水開幕。在開幕式上,松陽高腔《松州令》向人們展示了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松陽高腔的“年輕態”,展現了松陽高腔的獨特魅力。
作為浙江省現存最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擁有600多年歷史的松陽高腔,是松陽縣目前唯一一項國家級非遺項目。松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松陽高腔的保護傳承工作,統籌全縣資源和力量,探索松陽高腔保護傳承模式,讓其不僅響徹舞臺,更在推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作用。
近年來,松陽縣積極作為,在政策扶持、人才培養、精品打造、陣地建設等方面,推進松陽高腔“活起來、傳下去”。松陽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闕麗君介紹,結合松陽老城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將松陽非遺館打造成松陽高腔展演劇場,推出“每周劇場”等品牌活動,常態化開展高腔展演。在松陽高腔劇院打造“文化驛站”,匯聚松陽高腔專業人才,創新傳統戲曲的現代表達方式,推進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松陽縣以鄉村文化禮堂(社區)、學校、景點為陣地,開展送戲進禮堂、進學校、進景區等松陽高腔“三送”活動,年采購場次不少于70場。2021年松陽高腔被評為首批100個“浙江文化標識”培育項目,松陽縣解碼優秀文化基因擦亮松陽高腔文化“金名片”獲2022麗水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項目名單。
在松陽縣的橫坑村,生長著漫山遍野的毛竹林。設計師結合毛竹的天然屬性,利用生長的竹子圍合出開放休憩空間——竹林劇場。在這里,松陽高腔常態化演出,并與茂林修竹互賦幽情。位于松陽縣城中心的天后宮是祀奉媽祖的廟宇,也是松陽高腔的日常演出場所之一,歷史文化建筑留存至今,古老技藝在此傳承。
為更好地保護傳承松陽高腔,2019年,松陽縣成立高腔傳承中心,2021年,松陽高腔傳承發展有限公司也正式啟動運營。“該傳承中心和公司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承擔著松陽高腔傳承、保護、研究、創排、展演、宣傳等工作,成立以來積極創作文藝精品、開展文旅展演等,進一步擦亮了松陽高腔文化‘金名片’。”闕麗君說。
“我們相繼完成《火珠記》《三狀元》兩部松陽高腔大戲的搶救記錄工作,復排了松陽高腔傳統小戲《小二過年》《八百兩》《悅來店》等5部作品,以及《馬房招親》《鯉魚記》《率將士闖天門》等傳統唱段10余個,創新推出《箬寮風雷》《紅色浙西南》等高腔作品,受到專家和觀眾的普遍好評。”松陽高腔傳承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呂青山說。
隨著各項舉措的積極開展,松陽高腔頻頻“出圈”。松陽高腔《拜刀記》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上亮相,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戲曲頻道推出的戲曲實景創演秀節目《山水有戲》首期節目“覓境松陽”中,展現了松陽高腔在新時代的青春風采,得到廣泛關注,吸引更多觀眾走進松陽、了解體驗高腔。“賞美景、觀風物,品佳茗、話茶事,絲竹管弦為伴,高腔悠悠聲傳,在青山綠水間,在文化遺址中,在老街村落里,對松陽高腔進行了一次全方位推介。松陽高腔正在從非遺名片變成松陽旅游的形象名片。”闕麗君表示。
“我們正在以松陽高腔劇院為陣地,推出松陽高腔主題咖啡店、奶茶店,還大力研發松陽高腔文創產品,打造國潮夜市,培育沉浸式文旅體驗場所。”闕麗君表示,松陽將積極拓展“非遺+”模式,持續推進“劇院+劇目”“戲歌+戲迷”“文創+文旅”等“5+”建設,推進松陽高腔保護傳承、創新傳播,擴大松陽高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本報記者 李佳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