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文化傳承有了新載體
打造文化IP,升級服務體驗,發展沉浸式文旅
古城文化傳承有了新載體
陳明琨(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開封府內,“包拯”帶領“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四位勇士巡游,游客爭相與之互動合影,他們則回以精心準備的文創禮物;而在西安古城墻上,“女將軍”一身戎裝,手握長劍列隊巡城,“大唐羽林衛”的颯爽英姿引來游客圍觀……2023年以來,不管是在平遙古城、麗江古城等傳統意義上的古城,還是在開封、洛陽等城市的古城片(街)區,古裝巡游、古風演出、互動演藝等文旅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僅為古城帶來人氣和活力,也為古城文化傳承提供了新的載體。
用文旅新項目塑形賦魂,讓古城充滿文化味
文化是城市的基因,涵育了古城特有的氣質。讓古城煥發新生,激活文化是關鍵。如果走進古城看到的只有古城墻、古城樓、古牌坊、古建筑,甚至是一些斷壁殘垣,想必游客不會滿足。
每座古城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需要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穿漢服就要到洛陽”“感受宋韻必來開封”“來長安做一回唐人”……當一座座古城有了屬于自己的文化IP,這種“獨異性”“體驗性”的文化元素將會喚醒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記憶,讓古城充滿文化味,讓游客獲得滿足感。
前不久,2023全國旅游“黑馬目的地”榜單發布,開封位列第一名,而過去開封一度被戲稱“最沒存在感”。這次,開封打贏翻身仗的關鍵在于,以宋都古城片區文旅轉型為抓手,推出了一批高質量的文旅演藝項目。隨著古裝巡游、古風演出、互動演藝等文旅演藝新項目的落地,如今走進開封宋都古城片區,游客會觸摸到不一樣的宋文化,獲得全新的旅游體驗——
在開封府,每天清晨“包青天”準時迎賓,通過精彩的開門迎賓表演,帶領游客見證威嚴肅穆的包公斷案,品味千年不變的人間正氣,感受“廉正剛毅、除暴安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府衙文化;在龍亭公園,全新編排的《太祖大典》《宮廷巡游》《江山舞樂》等大型實景演出讓游客夢回北宋,沉浸式體驗北宋開國盛世的繁華景象,近距離感受楊家將的將門風采,以第一視角盡享宮廷樂舞文化;在清明上河園,“我在宋朝的一天”項目,讓游客在一步一景中走進開封古城的歷史深處;在開封城墻景區,大型沉浸式行進演出《烽火汴梁》,讓游客直接與歷史對話,親手掀開開封城下6座古城的神秘面紗,在沉浸虛擬環境中見證宋文化的變遷與傳承。
不止開封,洛陽、西安、商丘、揚州等地的古城片(街)區如同集體赴約一樣,都借助文旅新業態“醒”了過來,呈現出古城火、文化興的新氣象。比如,西安“大唐不夜城”推出互動演藝節目《盛唐密盒》,“房玄齡”“杜如晦”組合引來無數游客專程打卡,一些游客甚至專門整理背誦西安歷史文化題庫,只為上臺與兩位“大人”來一場互動。麗江古城開拓沉浸式劇本游戲等文旅融合新場景,將茶文化和馬幫歷史融入劇本游戲,打造出“沉浸式旅游+劇本游戲”的新模式,不僅增添了古城旅游的看點,也以旅彰文激活了古城文化。
人氣有了,文化活了,古城也就有了靈魂和生命,“近者悅,遠者來”自然水到渠成。
“古”與“新”融合共生,讓古城有了現代范
挖掘古城的傳統文化元素固然重要,而為古城注入現代元素,讓“古”與“新”融合共生更能吸引人。
古城因歷史悠久而迷人,因與時俱進而存續。古城既要宏偉、古老,也要年輕、活潑,古城的傳承發展,必須獲得當代性的意義,才能在貼近人們日常生活中,獲得游客的認同。近年來,不少古城著力推進“青春修煉計劃”,圍繞游客尤其是年輕人的消費特點,融入商業、休閑、娛樂等多種現代元素,讓科技賦能文化,讓文化古城與新奇創意“碰撞”,塑造文旅新場景。比如,洛陽洛邑古城準確把握“年輕化消費”趨勢,抓住年輕人興趣點和聚焦點,打造“IP+場景+科技+體驗”模式,通過特色文化與場景化、數字化表達形態之間的有機結合,構建了具有古典美、時尚感、科技范的文化空間,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為年輕人推出全城劇本殺、答題闖關卡、夜宿博物館等既古亦新的個性化文旅場景,為他們講好專屬的“洛陽故事”。
旅游作為一種消費行為,也折射出游客的心理需求,文旅新場景的塑造需要對接游客的精神空間。現代人普遍擁有好奇心、審美情懷、戀地情結和休閑放松心態,地域性、審美化、特色化的旅游場景往往能夠成為游客的精神依托。四川涼山建昌古城充分把握現代人的心理需求,積極塑造文旅新場景,相繼興建蜀繡、茶馬古道、唐卡等博物館和建昌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融入“商、養、學、閑、情、奇”等新業態,既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也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產生活,實現了古城文化與旅游休閑的深度融合,促進了古城的現代化。
古色古香與現代生活交相輝映的文旅新場景,進一步打開了文化共享空間。古城中,傳統文化和街頭文化相遇,民族元素與時尚元素相融,非遺與街舞、滑板、電競、音樂、說唱等現代新潮樣態相結合,迸發出別樣的生機和活力。這些為歷史古城注入現代元素的做法,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架設起跨越時空的“對話”渠道,讓古城散發出古老與青春交匯、厚重與靈動交融、靜謐與熱鬧結合的奇妙魅力。
服務質量決定游客流量,新服務讓古城更有人情味
古城煥發生機,離不開文旅服務的保駕護航,從某種程度上說,服務質量決定游客流量。當下,新消費群體具有更強的理性選擇與判斷能力,他們追求個性化、差異化和滿足感,更加看重文旅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過去,一些古城發展落后,“宰客”現象普遍,口碑較差;如今,越來越多的古城更加注重以游客為中心,關注人的感受,在推動古城文化活態傳承的同時,通過一系列充滿人情味的服務組合拳吸引游客到來,真正把游客留住。
為了吸引人氣,各大古城使出渾身解數,在旅游服務上下足了功夫。在信息服務方面,有的古城把移動端作為傳播平臺,借助“網紅效應”等擴大影響力;有的與社交媒體和消費支付平臺合作,精準推送文旅產品信息。在參觀接待方面,有的古城提供網上預約服務、線上云展覽和語音全景導覽服務,以游客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古城故事”;還有一些古城推出暖心產品,為游客免費定制個人專屬“文創大禮包”,讓游客返程時把屬于古城的獨家記憶“打包帶走”,增加游客的獲得感。
文旅服務升級,關鍵要做到游客“心坎里”。隨著人流量的持續攀升,不少古城通過增加航班、加開車次、優化中轉換乘服務等讓游客更好實現快進慢游;通過構建多元化住宿體系,合理布局商業形態,加大“吃、住、行、游、購、娛”供給力度,滿足不同類型游客的需求;通過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讓游客來得順心、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玩得開心。比如,四川都江堰古城特別注重標識標牌、安全救援、導游導覽、醫療、咨詢、出入境等公共服務體系的標準化、國際化建設,不斷提升游客滿意度;山西平遙古城制定科學合理的景區承載計劃和應急預案,守護游客平安,同時加強市場監管,24小時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受理投訴舉報,不斷提高旅游投訴的結案率、滿意率,持續提升旅游品質和服務質量,為游客創造優質的旅游環境。
古城的文旅服務不斷轉型升級,確保游客“乘興而來,盡興而歸”。正如一位游客所說:“在古城不僅可以找到詩和遠方,還能夠在周到的服務中找到回家的感覺,讓人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依托文旅新業態,很多古城實現了脫胎換骨般的改變。然而,激活古城活力,傳承古城文化,僅僅有古裝巡游、古風演出、互動演藝、沉浸式體驗等文旅新業態并不能一勞永逸。這是因為盲目跟風、同質化模仿經常會讓一種文旅新業態很快變成舊業態。面對審美日益挑剔的現代游客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坐擁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古城,應立足自身優勢,堅持內容為王,正確運用新興技術和手段,以創新賦能發展,不斷刷新文旅業態,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如此才能讓古城始終煥發青春容顏,讓古城文化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7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