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將建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11日,海淀區“兩區”建設主題新聞發布會在中關村壹號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海淀區將打造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以4大特色產業園區為核心,推進大模型場景應用落地。
前8月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市55%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海淀區實際利用外資達58.65億美元,占全市的55%。
“三年來,我們累計新增‘兩區’項目1735個,其中外資項目439個。”海淀區商務局副局長黑煜介紹,“兩區”建設以來該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經濟,形成眾多具有海淀辨識的標志性成果,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賦能產業生態活力,初步實現了國家和北京市賦予海淀“兩區”建設的定位和目標。
截至目前,海淀區已形成49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2項向全國復制推廣,7項向全市復制推廣。數據、資金、人才、技術四大要素匯聚,凸顯開放高地集聚效應。隨著北京市和中關村兩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落地,更是為高科技企業專利申請提供了快速通道。今年1至8月,海淀區發明專利授權量就高達3.34萬件,截至目前,全區的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已經近26萬件。
全國1/6人工智能重點企業齊聚
“兩區”建設源源不斷地為高精尖產業發展注入著新動能。三年來,中關村科學城聚焦大信息、大健康、科技服務、先進制造等高精尖領域,簽約重大項目超過200個。
以人工智能領域為例,目前海淀區集聚了人工智能重點企業超過1000家,占全國的1/6,已經形成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全產業鏈布局。
“近期我們出臺了加快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方案、算力補貼專項等政策,對技術創新性強、應用生態豐富的大模型給予相關創新主體最高1000萬元算力補貼。”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規劃發展處處長王春生介紹,為更好支持大模型產業發展,海淀區將打造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這個集聚區東至學院路、南至知春路、西至萬泉河、北至清華西路和清華東路,在這片約9.5平方公里的區域將率先建設集聚區核心區。核心區內將首批重點建設五道口人工智能產業園、北大西門人工智能產業園、中關村西區人工智能產業園、清華科技園4個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總建筑面積67萬平方米。
“未來還將繼續拓展引領區和發展區,同步在全區范圍內積極推進大模型場景應用落地,聚焦城市治理、政務服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發布多個標桿場景。”王春生介紹。
中關村綜保區擬入區項目60個
今年5月,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中關村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目前中關村綜保區已有擬入區項目60個,儲備項目53個。
“進出區貨物可靈活選擇人民幣或外幣結算方式,加工制造企業可利用剩余產能承接境內區外委托加工任務,對符合條件的貨物、物品實施便捷進出區管理模式,區內新設的研發設計、加工制造企業,經評定符合有關標準的,直接賦予最高信用等級……”中關村海關副關長高靜介紹,海關部門將以集成電路和醫藥健康產業為核心,以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務產業為重點,拓展總部經濟、跨境電商、融資租賃、高端軟件服務外包等保稅服務業態,構建“2+2+N”保稅業務譜系。還將為區內企業提供特殊物品查驗、超潔凈查驗和公共研發服務三大特色平臺,有針對性地為相關企業解決“燃眉之急”,讓企業省事、省時、省錢。
科創金融助力企業融資42.43億元
“兩區”建設在金融領域也已落地開花,中關村科創金融服務中心于去年10月掛牌成立,目前中心已入駐8家納入監管沙箱試點的銀行、2家融資擔保公司、1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2家保險公司,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首批推出并購貸、認股權貸、科技人才貸三項創新業務。
“截至今年9月,中關村科創金融服務中心共受理科創信貸業務369筆,融資金額42.43億元,其中三項創新業務229筆,融資金額達16.92億元。”海淀區金融服務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劉建民介紹,海淀區還緊抓北交所設立等契機,大力推動科創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近三年海淀區平均每年新增上市企業20家左右,截至目前全區上市企業數量266家,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地級市(區)之首。
11日,海淀區“兩區”建設主題新聞發布會在中關村壹號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海淀區將打造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以4大特色產業園區為核心,推進大模型場景應用落地。
前8月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市55%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海淀區實際利用外資達58.65億美元,占全市的55%。
“三年來,我們累計新增‘兩區’項目1735個,其中外資項目439個。”海淀區商務局副局長黑煜介紹,“兩區”建設以來該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經濟,形成眾多具有海淀辨識的標志性成果,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賦能產業生態活力,初步實現了國家和北京市賦予海淀“兩區”建設的定位和目標。
截至目前,海淀區已形成49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2項向全國復制推廣,7項向全市復制推廣。數據、資金、人才、技術四大要素匯聚,凸顯開放高地集聚效應。隨著北京市和中關村兩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落地,更是為高科技企業專利申請提供了快速通道。今年1至8月,海淀區發明專利授權量就高達3.34萬件,截至目前,全區的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已經近26萬件。
全國1/6人工智能重點企業齊聚
“兩區”建設源源不斷地為高精尖產業發展注入著新動能。三年來,中關村科學城聚焦大信息、大健康、科技服務、先進制造等高精尖領域,簽約重大項目超過200個。
以人工智能領域為例,目前海淀區集聚了人工智能重點企業超過1000家,占全國的1/6,已經形成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全產業鏈布局。
“近期我們出臺了加快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方案、算力補貼專項等政策,對技術創新性強、應用生態豐富的大模型給予相關創新主體最高1000萬元算力補貼。”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規劃發展處處長王春生介紹,為更好支持大模型產業發展,海淀區將打造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這個集聚區東至學院路、南至知春路、西至萬泉河、北至清華西路和清華東路,在這片約9.5平方公里的區域將率先建設集聚區核心區。核心區內將首批重點建設五道口人工智能產業園、北大西門人工智能產業園、中關村西區人工智能產業園、清華科技園4個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總建筑面積67萬平方米。
“未來還將繼續拓展引領區和發展區,同步在全區范圍內積極推進大模型場景應用落地,聚焦城市治理、政務服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發布多個標桿場景。”王春生介紹。
中關村綜保區擬入區項目60個
今年5月,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中關村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目前中關村綜保區已有擬入區項目60個,儲備項目53個。
“進出區貨物可靈活選擇人民幣或外幣結算方式,加工制造企業可利用剩余產能承接境內區外委托加工任務,對符合條件的貨物、物品實施便捷進出區管理模式,區內新設的研發設計、加工制造企業,經評定符合有關標準的,直接賦予最高信用等級……”中關村海關副關長高靜介紹,海關部門將以集成電路和醫藥健康產業為核心,以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務產業為重點,拓展總部經濟、跨境電商、融資租賃、高端軟件服務外包等保稅服務業態,構建“2+2+N”保稅業務譜系。還將為區內企業提供特殊物品查驗、超潔凈查驗和公共研發服務三大特色平臺,有針對性地為相關企業解決“燃眉之急”,讓企業省事、省時、省錢。
科創金融助力企業融資42.43億元
“兩區”建設在金融領域也已落地開花,中關村科創金融服務中心于去年10月掛牌成立,目前中心已入駐8家納入監管沙箱試點的銀行、2家融資擔保公司、1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2家保險公司,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首批推出并購貸、認股權貸、科技人才貸三項創新業務。
“截至今年9月,中關村科創金融服務中心共受理科創信貸業務369筆,融資金額42.43億元,其中三項創新業務229筆,融資金額達16.92億元。”海淀區金融服務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劉建民介紹,海淀區還緊抓北交所設立等契機,大力推動科創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近三年海淀區平均每年新增上市企業20家左右,截至目前全區上市企業數量266家,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地級市(區)之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