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教育試點已覆蓋各級各類學校 首批試點學校效果如何?
央廣網北京11月15日消息(總臺記者任夢巖 李佳 梁明星)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1000所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名單,實現急救教育試點各級各類學校全覆蓋,試點周期為兩年。首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共201所,從去年年初開始試點。第一批試點學校的效果如何?形成了哪些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各年齡段學生應掌握怎樣的急救知識?
2022年1月,安徽銅陵學院成為首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專業的急救知識誰來教授?怎么有效地傳遞給學生?銅陵學院總務處公共衛生科科長吳桂玲介紹,他們學校的急救教育主要以急救知識普及、急救設備配置、救護技能培訓為主,成為試點后,新生首先要學的就是急救知識,其他年級通過選修課補上這一課。如果學生想更進一步深入學習,還能進行專門的紅十字救護員培訓。學校急救教育的師資力量主要依賴于銅陵市紅十字會,還專門派了教師前往安徽省紅十字會進行培訓。
吳桂玲介紹:“第一種形式是學生通過公選課,系統學習急救知識;第二種是普及性的急救知識培訓,比如大學生新生入學的時候進行急救知識普及性培訓,這種培訓使學生對急救知識有一個大致了解;第三種是紅十字救護員的培訓,這種培訓是學生通過線上理論知識學習和線下實操練習,再通過考核取得相關證件。培訓的內容主要是心肺復蘇、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還有創傷的包扎、骨折的固定。”
不僅是教育學生,為了做好急救教育試點工作,銅陵學院還制訂了詳細的工作計劃。
“會同銅陵市紅十字會共建校園急救工作站,開展校內人員的培訓,具體體現在,一是師資團體的培訓,大約12個,這些老師要取得急救培訓師資格;二是在校內建立培訓急救基地;三是建立校內急救站;四是加強急救教育試點工作的宣傳。學校配備了50萬急救教育專項資金,專款專用。資金主要用于急救教育活動的開展、急救教育設備的購置、急救教育師資的培訓等。”吳桂玲說。
吳興高級中學老師在接受紅十字會培訓(受訪者供圖)
試點學校中的中小學,又該如何開展教學?浙江省湖州市吳興高級中學校長俞根強告訴記者,他們學校作為第一批試點單位,在當地紅十字會的幫助下,半數以上教職員工已經獲得“紅十字救護師資證”,可以在校內教授急救知識,未來目標是所有學生高中畢業時,能夠拿到“紅十字救護員證”。
俞根強介紹:“湖州市紅十字會對我們學校的支持力度很大,我們覺得這個還不夠,近兩年,我們大力培養自己的老師,近50%的老師擁有救護師資格證書,他們可以教別人救人了。今年我們這一屆,高一開始,打算學生‘雙證’畢業,一是高中畢業證書,還有一個,學生要拿到救護員證,學生很支持,家長也很支持,因為這個不會占用他們太多時間,我們一周有一節生命教育選修課程,包括紅十字會里面的‘探索人道法’的教育,急救技能的教育,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我們都放在這節選修課程中。”
吳興高級中學師生在學習急救知識(受訪者供圖)
而北京市西羅園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作為第二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相對銅陵學院和吳興高級中學,學生年齡更小,成為試點后如何更好地教授急救知識?
西羅園學校副校長畢嘉鑫介紹:“因為我們是九年一貫制,小學和中學不太一樣,中學這一塊,我們偏重于急救的一些方法、急救知識,包括應急救護當中心肺功能的復蘇、繩結包扎等,小學相對簡單,包括一些簡單的外傷處理等課程的知識內容。”
南京師范大學附中學生學習急救知識
學生在學習急救知識后,能正確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嗎?第一批試點學校之一——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醫諸姍姍告訴記者,急救知識的應用效果不錯。“首先在意識上,他們就知道生命的可貴,知道能去拯救生命。平常那些創傷的方面,比如學生出鼻血,在實驗室燒燙傷這些,他們力所能及的,都可以自己處理了。比如,扭傷的時候應該是先冷敷,72小時以后再熱敷,而且能帶動家長學習。”
銅陵市緊急救援中心急救科科長祝華常年參與一線急救任務,他告訴記者,相較十多年前,社會對急救知識的普及率已經有很大提升,讓更多急救知識進入校園很有必要,因為在關鍵時刻,受過急救培訓的人情緒會更鎮定,即便搶救手法有瑕疵,也有機會幫助挽救生命。
“因為我們是專業的急救人員,從我們出車急救到現場,群眾是第一目擊者,他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發現傷病員,發現的時間可以說在黃金時間4分鐘之內,如果他們通過所學的急救知識立即開展急救,等我們120車到達現場,中間這個時間非常重要。比如,有些人學習過一些心肺復蘇的知識,他操作的時候可能手法不一定規范到位,但只要他伸出了雙手,按壓的深度沒有達到5厘米、6厘米,哪怕是按壓了3-4厘米,都是有一定效果的,都會對患者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幫助,這是很重要的。”祝華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