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態度丨東莞、武漢、杭州升級為超大城市!未來會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發布的《2022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顯示,東莞、武漢和杭州城區總人口均超過千萬,成為超大城市。合肥和蘇州則升級為特大城市。對此,經濟之聲《財經態度》采訪了同濟大學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研究院院長伍江。
大都市圈效應更加顯現
伍江認為,超大特大城市大量出現之后,大都市圈效應更加顯現。城市對外輻射作用增強,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關聯更緊密。比如長三角地區的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都得益于城市聚集度,人口集聚帶來人才集聚,推動整個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同時,長三角地區的都市圈都是重疊的,比如上海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相互重疊意味著更大的集聚效應、更大的能量,競爭力就更強。
管理需要更加精細化
另一方面,城市變大后管理的復雜程度也隨之變大,伍江表示,要保證正常運轉、更有效率,城市運行、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面臨諸多難題,比如,如何解決交通擁堵、如何提供持續的就業崗位、如何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及活躍的創新能力等。
因此,城市越大越需要現代化、精細化的治理。超大特大城市要轉變發展方式,不能一味追求經濟發展速度,要統籌經濟與城市生態、文化以及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城市治理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通過數字化、人工智能系統更早預測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要更好帶動都市圈協同發展
伍江認為,在引領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方面,超大特大城市更應該發揮好輻射帶動作用。
超大特大城市都是區域的中心,經濟能級更高,應努力把周邊都市圈乃至更大范圍的城市群的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帶動起來。另一方面,要盡量克服對周邊城市人口、人才以及產業的虹吸現象,比如東莞,從最早的縣級市發展為現在的超大城市,它周邊的廣州、深圳都特別發達,不僅沒有把它壓下去,反而把它帶動了起來,這就充分體現了城市之間的相互輻射帶動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