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落實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平均不少于30平方米要求
央廣網北京11月27日消息(記者門庭婷)1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在規范建設要求、強化配套支持、組織實施保障三方面提出了13點要求。
一是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社區服務設施。根據城市人口分布及結構變化等,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重點面向社區居民適宜步行范圍內的服務需求,優化設施規劃布局,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把更多資源、服務和管理放到社區,布局建設家門口的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落實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平均不少于30平方米要求,支持有條件的城市達到不少于80平方米。社區嵌入式服務綜合體(社區服務中心)建筑面積標準由城市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設置,面積納入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統計范圍。
二是加大資源整合和集約建設力度。在完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基礎上,通過改造和新建相結合,大力推進規模適度、經濟適用、服務高效的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
三是多渠道拓展設施建設場地空間。按照“補改一批、轉型一批、劃轉一批、配建一批”原則,推動各地開展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場地空間拓展攻堅行動。通過拆除、騰退老舊小區現有空間,整合社區用房、產權置換、征收改建等方式,補建改建一批居民急需的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
四是完善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功能配置。發揮責任規劃師(社區規劃師)溝通橋梁作用,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和訴求,鼓勵居民和各類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項目設計,按需精準嵌入服務設施,按照可拓展、可轉換、能兼容要求科學配置服務功能,避免“一刀切”。鼓勵服務設施綜合設置、復合利用、錯時使用。推進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規范化設計,打造“幸福鄰里”品牌。
五是積極推進社會存量資源改造利用。大力優化整合社區配套建設用房等公共空間,清理非必要、不合理用途,騰退資源優先用于發展社區嵌入式服務。
六是健全可持續的建設運營模式。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規模效應,根據居民需求、市場供給和財政能力,科學選擇合理可持續的服務模式。
七是增加高質量社區服務供給。依托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同步實施城市社區美好生活建設行動。支持各地在養老托育、社區助餐、家政便民等領域積極建設培育一批服務優、重誠信、能帶動的“領跑者”企業和服務品牌,在社區嵌入式服務相關培訓、示范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
八是統籌建設資金渠道。通過統籌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財政投入、社會力量投入等積極拓寬資金來源。結合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大對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相關項目優先納入、應保盡保。
九是優化項目審批和服務企業登記備案手續。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制定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導則(試行),指導各地組織開展項目建設。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在選址布局時要做好安全評估和安全設施配套建設等工作,允許試點城市經科學評估論證,在堅決守住安全底線前提下,結合實際放寬或簡化設施場地面積等要求,探索制定地方建設標準。
十是加強規劃、建設、用地等政策支持。各地在編制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推進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時要統籌考慮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需求。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社區生活圈構建、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等,合理配置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公共服務用地。在符合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前提下,試點城市可結合實際對老舊小區補建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適當放寬規劃條件要求。
十一是加強組織實施。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建立部門協調、省市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和政策保障。
十二是壓實地方責任。省級人民政府要強化對本地區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的指導督促。試點城市要落實主體責任,健全組織領導和推進機制,穩妥有序把握節奏、步驟,細化具體建設方案和工作舉措,統籌中央相關轉移支付資金和自有財力加大支持力度,強化過程管理,加強監測評估,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切實推動目標任務落地見效。
十三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總結試點經驗并組織開展交流互鑒,推動具有示范效應的建設模式和改革舉措及時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加強對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實際意義、實踐要求、工作成效等方面政策解讀和宣傳引導,及時回應關切,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和參與建設的良好氛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