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懷平建議:加快推進環境治理領域新基建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昆岳互聯環境技術(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懷平經過充分調研,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準備了1個議案、3個建議。在《關于鼓勵和支持各級政府和產業園區加快環境綜合治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中,劉懷平建議,新型基礎設施是拉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融合環保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生態環境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環保產業突破自身技術天花板的最佳路徑;有利于減少企業造假,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是提高環境治理效果的有效抓手;便于政府部門統一指導、監督、管理,是政府創新監管方式的有效工具;同時建設開放的公眾平臺,推進公眾參與。
目前仍存在數據孤島等問題
劉懷平代表表示,環保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在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有著重要作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國家對環境治理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智慧環保將得到進一步普及。但環保新基建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自動監測數據失真、數據孤島、企業數據公開意愿低等問題。
以自動監測數據失真為例,排污企業的環境自動監測數據存在不準確、數據造假現象。由于市面上的自動監測設備品類眾多,排污企業缺少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導致自動監測設備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造成監測數據失真。同時,部分排污企業人為干擾監測采樣,通過挪動探頭、修改參數等方式偽造監測數據,使得自動監測無法發揮原本的作用。
再比如數據孤島現象,目前,雖然很多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建設了大數據平臺和智慧園區,也取得了預期效果,但仍存在部分園區只達到了集中顯示的作用,內部數據沒有真正打通。
此外,現階段,排污企業僅末端自動監測數據上傳生態環境部門,對于法律法規中沒有強制要求公開的信息則不愿意公開,如設備運行數據、重要部位視頻監控數據、物料平衡數據等,也因此導致部分地方政府或產業園區的平臺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
加快環境綜合治理基礎平臺建設
對此,劉懷平代表提出4點建議:
1、完善環境監測感知網絡建設
對現有監測設備進行定期校準溯源,保證現有監測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采集環境基礎設備中關鍵設備的運行數據,并與末端排放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形成閉環監測,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2、加快環境綜合治理新型基礎設施平臺建設
目前,環境治理從單一治理向綜合治理發展,因此,需要整合循環經濟相關數據、物聯網監測數據、互聯網采集數據、現有系統的數據以及其它數據,通過搭建數據集中采集、存儲、分析的技術體系和基礎平臺,完成環境數據的統一規劃、集成和存儲,創立實時監控、科學分析、智能決策、高效管理的智慧環保新途徑,提高監管主動性和環境治理精準性,形成以監測網絡和大數據為核心的環境管理新業態。
3、引導排污企業數據公開
建議采取強制公開和激勵性引導政策相結合的方式鼓勵排污企業數據公開。對于法律法規規定強制公開的環境信息,要求全部上傳至管控平臺;對于沒有強制公開的環境信息,各級政府和產業園區以企業上云、稅收優惠等激勵性政策引導企業數據上平臺。
4、委托專業第三方機構運營維護
將一體化管控平臺委托給專業第三方機構運營維護,能發揮專業隊伍的作用,解放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力,讓其回歸行政管理、監督、監察和行業指導的本職工作;同時強化對第三方運營機構的監督管理,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以及信用評價體系,監管部門只對其運行績效進行考評,工作更為獨立,能保證數據的專業、透明,為政府、企業及公眾提供客觀公正、準確可靠、實時連續的環境監測數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