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江蘇為全國發展探路,這一次又積極主動地走在前列。
2019年3月,全國兩會剛結束不久,江蘇省政府與生態環境部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這在全國是第一家。
回望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感慨地說:“體系和能力不但是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方面,也是‘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科學保障,部省共建搭建起一個高規格推進的有力平臺?!?/p>
部省合作,江蘇交出了怎樣的生態成績單?
環境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根據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近日發布的《2019年江蘇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江蘇居民對生態環境的滿意率首次達到90.2%,比上年上升3.2個百分點。
3.2個百分點背后,意味著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江蘇通過部省共建,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江蘇樣本。
為什么是江蘇?
早在200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就指出:“像昆山這樣的地方,包括蘇州,現代化應該是一個可以去勾畫的目標?!?/p>
2014年12月,總書記再次到江蘇視察,提出了“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的殷切期望。
“強富美高”與“現代化”構建的藍圖一脈相承。至此,江蘇篤定了發展新坐標,唱響了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探路者之歌。
2019年11月5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專門對“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戰略部署。
實際上,具有探索精神的江蘇已率先邁開了創新步伐。2019年兩會剛閉幕,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親自帶隊赴生態環境部,促成江蘇成為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
“為全國發展探路”,是黨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不負重托,披荊斬棘。“江蘇有認識、有需求、有基礎。”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表示,自2018年以來,江蘇就把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重要任務。
新理念為深化體制改革注入新動能。近年來,江蘇不斷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推陳出新,在頂層設計上不斷完善,探索出如“1+3+7”體系、服務高質量發展十條、推進綠色金融發展33條、推行《行政敗訴案件過錯責任追究辦法》、推動企業復工復產18條,在監督管理過程中出臺《加強企業產權保護的意見》,實施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規劃、環境標準能力建設三年規劃等,這些積累讓江蘇厚積薄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成組織架構重建、實現機構職能調整,只是解決了‘面’上的問題,真正要發生‘化學反應’,還有大量工作要做?!?/p>
江蘇做了什么?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綜合業務處處長張雷表示:“治理體系主要包括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等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制度體系,治理能力則是充分發揮治理體系效能的根本保障。” 江蘇的實踐圍繞著“三個轉變”:加快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倒逼發展向倒逼發展與激勵發展并重轉變;加快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攻堅作戰向攻堅作戰與治本作戰并重轉變;加快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指導監督向指導監督與自身高質量發展并重轉變。
2020年5月1日,我國首部地方生態環境監測法規《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正式施行。
根據這一法規,環境質量、生態狀況和污染物排放被統一納入監測范圍,標志著江蘇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邁入法治化新階段。
落實法規要求,同時進一步邁向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系統整合、數據共享,初步建成江蘇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平臺就像環境監管的眼睛,通過“監測、監控、執法、執紀”4張網,匯集各類環境監測、監管數據多達50億條。完備的數據體系讓環境管理業務各環節暢通無阻,江蘇環境管理綜合決策能力全面提升。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部省共建協議簽訂以來,我們建立高位協調機制,組建綜合協調、法規政策、能力建設、環境管理、執法監督、對外合作、社會行動等7個專項工作組,細化分解目標任務,推動工作落實?!苯K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全國率先實施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出臺全國首部生態環境監測地方性法規,構建獨具江蘇特色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1+7+1”制度體系。
——建立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實現紀檢監察機關全流程、嵌入式再監督,在2019年全國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中,全國人大對其給予高度肯定。
——率先推出“環保貸”,構建“金環對話”機制,出臺實施綠色債券貼息等4個實施細則,對綠色金融的發展提出明確方向,構建起江蘇的綠色金融體系,“杠桿”效應逐步顯現。
——完善環保信用監管體系;構建廳市會商機制,更加有力有效地幫助地方解決污染防治難題;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定期會商,推動工作。
——強化環境基礎設施、監測監控系統、標準體系等基礎支撐能力建設,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障。
“江蘇新增了7個全國生態文明創建示范區。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中,賈汪區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鄙鷳B處處長朱德明說。
這一系列決策是繼承的、發展的,體現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積極適應形勢變化、不斷轉變監管理念、努力強化制度創新、全鏈條塑造生態環保鐵軍的系統設計,是開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贏的“金鑰匙”,是推動經濟和人口密集地區化解環境矛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有效探索,更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部省還將有哪些合作?
據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介紹,根據部省合作的試點框架協議,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讓江蘇生態環境監管、法治、經濟政策、改革創新走在全國前列。不僅成為全國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高水平保護生態環境的示范區、突出環境問題系統治理的標桿區,還要成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踐的引領區。
具體而言,生態環境部與江蘇的合作內容包括推進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政策體系、法治體系、社會行動體系、管理制度改革、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等六大方面,如合作建立區域應對、污染防治聯防聯控、環評會商等制度。通過雙方緊密合作,實現對重大產業轉型、布局的調整。
同時,生態環境部還將對江蘇沿海城市開展“灣(灘)長制”試點工作的支持和指導;共同建設泰州衛星生態環境應用示范基地,實現長江流域江蘇段應用全覆蓋……
協議還明確通過建立部省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定期舉行會議,確定年度工作任務清單。協調事項、評估成效,總結經驗?!氨热邕B云港盛虹煉化項目前期工作開展了很長時間,在這一會商機制下,聯席會議期間就可以把相關問題解決了,效率很高?!?/p>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薄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痹诓粍倜杜e描繪江南秀麗的詩句中,山水江蘇美如畫。南京長江段江豚戲水,連云港灌河口偽虎鯨重現,太湖流域消失多年的桃花水母、白鷺及地衣開始回歸……
而今,8000萬江蘇人正以探路先鋒的使命擔當為己任,10萬平方公里的江南勝地將愈加呈現“最靚顏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