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民生

      “十三五”以來西藏科技事業發展:創新大潮涌 碩果惠民生

      潘璐 發布時間:2020-06-28 10:41:00來源: 中國西藏新聞網

        建成各類“雙創”載體131家,其中國家、西藏自治區級“雙創”載體35家,同比增長77%;

        大面積示范推廣“藏青2000”“喜拉22”等青稞良種,良種覆蓋率達到90%,畝均增產25公斤以上;

        首次繪制出牦牛全基因組物理圖譜;成功繪制首個青藏高原特有魚類黑斑原鮡的全基因組圖譜,填補青藏高原魚類基因組學研究空白;

        突破了全變流器型電源供電系統穩定運行的技術瓶頸,解決了青藏地區50多萬平方公里的供電難題;

        截至2019年,區域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44.3%、54.5%……

        一項項技術難題得到突破,一件件技術成果惠及民生,“十三五”以來,西藏自治區科技事業緊扣創新型西藏建設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建平臺、攻專項、促轉化、廣普及”的科技工作要求,著力提升創新體系效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增投入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走進拉薩市高新區N次元眾創空間,西藏飛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拉薩隆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藏他喜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一批青年“雙創”企業的發展情況令人贊嘆,作為“拉薩大學生創業園”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這個眾創空間總投資2.5億元,旨在營造“空間足、服務精、負擔輕、門檻低、特色強”的創業創新環境,并同步配套出臺了企業入駐、扶持細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實現成果轉化。

        拉薩高新區N次元眾創空間是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加大對科技事業投入的一個縮影。2016年以來,全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年均增速均保持在25%以上;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從2016年的4.81億元提高到2019年8億元以上。截至2019年,區域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44.3%、54.5%,預計2020年分別達到45%、55%。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2016年至2019年期間,西藏自治區科技成果競相涌現,共評選出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80項;專利申請和授權量顯著增加,2018年全區專利有效數2027件,其中發明專利600件、實用新型專利835件、外觀設計專利592件,專利密度由2016年的1.19件/萬人提高至2020年達到2件/萬人。

        截至2019年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6家,工業總產值達150.25億元,同比增長33%;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16家,資產總額43.21億元,同比增長37.4%;企業研發費用達2.1億元,同比增長59%,超額完成了“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確定的目標。

        全區建成各類“雙創”載體131家(其中國家、西藏自治區級“雙創”載體35家),同比增長77%,孵化企業2129家,吸納就業1.54萬人,其中吸納高校畢業生4880人;設立“科技創新券”,資助90家企業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破難題 科技支撐作用持續增強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科技資源統籌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創業日趨活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力度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持續增強。

        積極做好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支撐服務和協調保障工作,取得了一批突破性科考成果。“極目一號”浮空艇首次獲得青藏高原海拔7000米高空的大氣組分數據,首次呈現青藏高原隆升前古近紀生態系統的整體面貌,首次發現裂腹魚類和高原鰍的分布海拔超過5200米,首次在墨脫發現燕鳳蝶分布,初步建成雅江冰崩災害監測預警平臺。

        示范推廣青稞增產、牦牛肉羊育肥、特色果蔬種植、種草養畜等科技成果在貧困地區的轉化應用,建立長期穩定支持的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或示范點70余個。

        支撐特色農牧業發展,選育出藏青16、喜拉23等10個青稞新品種和藏冬26、山冬10等一批農作物新品種;首次繪制青稞全基因組遺傳圖譜,填補了國際空白;首次繪制出牦牛全基因組物理圖譜,突破了4750米以上高海拔牧區母牦牛一年一胎關鍵技術難題;建立阿旺綿羊、彭波半細毛羊、象雄半細毛羊、日土白絨山羊新品種培育和擴繁基地,產羔率達到90%以上,成活率達到92%以上;篩選馴化出適宜西藏自治區推廣種植的“雪莎7號”“拉薩白草”等牧草品種24個;成功繪制首個青藏高原特有魚類黑斑原鮡的全基因組圖譜,填補青藏高原魚類基因組學研究空白;形成10個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規程,攻克45項加工關鍵技術,研發出青稞啤酒、牦牛骨膠原蛋白多肽螯合鈣膠囊等高原特色食飲品100余個。

        支撐藏藥產業發展,完成全區53個縣的藏藥資源普查;研制并頒布藏藥材地方標準102項,數字化藏醫藥古典文獻2400余部。

        查明稀有金屬在北喜馬拉雅穹窿中成礦成因及富礦巖層,攻克西藏特大型多金屬礦地下大規模安全高效開采技術和銅多金屬礦石選礦分離技術。

        突破了高寒退化草地植被恢復和沙化土地整治關鍵技術;建成西藏首家生物種質資源庫,搜集保護各類動植物、微生物等種質資源1983種、7766份;確定西藏自治區主要外來物種及其分布范圍,發現200余種高風險外來物種。

        推廣填補西藏自治區醫療衛生空白新技術398項和大骨節病、包蟲病等地方多發病治療方法132種。

        首次構建高寒隧道結構多物理場耦合理論,攻克米拉山特長公路隧道建設難題。

        強動力 人才平臺建設同步推進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是科技發展的源動力。

        “十三五”以來,西藏自治區科技人才隊伍逐步壯大。2016年以來,西藏自治區共有14個對象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10人通過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平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建成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西藏)和4個院士工作站。

        2018年,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2萬人,同比增長5.7%。西藏自治區現有6位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姬秋梅博士獲得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白朗縣張繼明、米林縣桑杰群培等4位同志獲評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

        在著力培養科技人才隊伍的同時,西藏自治區同步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復建設,填補了西藏無國家重點實驗室空白。目前,全區共建成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1個國家現代服務業文化科技旅游創意產業化示范基地,37家西藏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西藏自治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西藏自治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提素質 科普惠民深入人心

        “十三五”以來,在科技部和相關省區市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區成功舉辦“科普進西藏”“科技列車西藏行”等重大示范活動,累計開展各類活動80余場,西藏自治區科技廳連續7年被評為全國科技活動周優秀組織單位。

        建成面向全區農牧民群眾和農牧業生產的實用技術和科普常識藏文數據庫,翻譯藏文信息200余萬字;建成了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成功入選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累計接待各類參觀人員29.55萬余人、參觀團隊1522個,免費講解1500余場,開展以面向青少年、基層群眾為主的各類科普活動320余場,成為西藏科技創新和科普宣傳的重要平臺。目前,西藏已建成自然科學博物館1座,科普示范及教育基地144個,科普示范縣13個,寺廟科普活動站25個。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卡2卡3卡四卡海外精品| 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桶| 大黑人交xxxx|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 久久久高清日本道免费观看| 疯狂奶水freeseⅹ| 国产福利小视频|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边吃奶边摸下我好爽视频免费| 天天干天天射综合网|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精品午夜福利1000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91看片淫黄大片.在线天堂| 把英语课代表按在地上c网站|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app | 亚洲www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国产步兵社区视频在线观看| 777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 欧美高清video|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 97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日本50岁丰满熟妇xxxx|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4乱码| 91精选在线观看| 天天操天天干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