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靶向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圍繞美麗村居建設,小王家村探索實行街長“積分制”。街長帶領村民愛美護美,每個月就能獲取一定額度的積分。村民為美麗村居建設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能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記者了解到,在小王家村“積分制”管理體系中,生活污水街面“零外排”是一項主要的賦分標準。
淄博市生態環境局淄川分局局長賈士龍告訴記者:“作為全省確定的農村生活污水連片治理試點區縣,淄川區立足山區、近郊、平原村莊的不同特點,瞄準普遍性、根源性問題,開展‘靶向治理’,推行小王家村‘組織+生態’治理模式和改廁糞污與現代農業園區‘產業+生態’融合共促發展模式,打造獨具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樣本’?!?/p>
創新模式破解農村污水治理難題
淄川區生活污水治理相較于“垃圾革命”和“廁所革命”,起步較晚,群眾接受度低,治理難度非常大。村莊生活污水橫流問題已成為其美麗村居建設的最大短板。
賈士龍向記者介紹,淄川轄區內有山區、丘陵、平原等不同類型村莊380個,其中山區村莊占60%以上,普遍存在位置偏僻、居住分散、經濟基礎薄弱等問題,“空心化”現象較為突出。特別是受長期習慣和觀念的影響,村民對生活污水亂潑亂倒的行為習以為常。
為補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最大短板,淄川區克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以全省農村生活污水連片治理試點為契機,將有限的行政資源優先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傾斜,聚力補短板、強弱項,創新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小王家村書記王懷波告訴記者:“我們制定了街長積分管理制度,將包括禁止生活污水亂潑、亂倒等直排街面行為在內的5大項12小項內容納入考核重點,每月對各街區實行量化打分?!?/p>
記者入戶走訪看到,小王家村還為每戶村民配發了餐廚廢水和洗滌廢水專用收集桶,引導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綠化帶及自家旱廁消納生活“灰水”,通過環衛一體化轉運處置改廁“黑水”,實現了生活污水街面“零外排”。
“對農村來講,生活污水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餐廚、洗滌廢水,二是廁所糞污‘黑水’。目前,淄川區已完成農村旱廁改造6.9萬戶,完成公廁建設的村莊有122個,完成率達90%以上。改廁后糞液后續收集處置工作亟待破題。”淄川生態環境分局副局長李明光說。
李明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建站+管線”收集處置模式,以常住戶為200戶的村莊為例,經測算,僅建設投入就達150余萬元。如果完成229個山區村莊的改廁糞污后續處置工作,需投入3.4億元左右,地方財政難以承受。
對此,淄川區獨辟蹊徑,依托已建成的14處現代農業園區、富硒產業園、有機農產品基地,投資420萬元,在全域布局建設14處糞液二次發酵池。利用環衛一體化模式,免費上門抽吸戶下改廁糞液、免費就近轉運至農業園區二次發酵池,從根源上解決了村居糞污處理難題。
淄川區還為每輛運輸車輛加裝北斗定位系統,落實運輸全過程監控,從而構筑起從“改廁”到“田間”閉合式收集轉運處理體系。
“過去,環衛公司收集了糞液沒處倒,現在,各個園區搶著要、‘吃’不飽,發酵后的糞液反而成了搶手貨。通過構建這種‘產業+生態’融合共促的發展模式,一舉解決了糞污‘黑水’治理難題?!弊痛ㄊ姓h衛服務中心副主任耿健對記者說。
多元投入突破治理資金瓶頸制約
資金難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開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受疫情影響,這一問題更加突顯。
在治水資金投入機制上,淄川區大膽創新,積極建立對上爭取、政府托底、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強化資金保障,實現治水模式由“政府投資”向“多元融資”的轉變。
賈士龍告訴記者:“近3年,我們共爭取省級以上扶持資金2100余萬元,對40個重點村開展了治理。我們持續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將2021年-2025年計劃開展治理的249個村打包列入‘十四五’中央資金重點儲備項目?!?/p>
淄川區還將生活污水治理納入涉農資金整合“大盤子”。目前,第一批涉農整合資金650萬元已到位。淄川區加強區級資金配套,將農村污水治理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對鎮村建設項目給予70%獎補。今年淄川區共安排區級獎補資金1786萬元,對110個村開展治理。
在此基礎上,淄川區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鼓勵工商企業以捐資、認建等形式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企業自建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
在淄川區嶺子鎮宋家村,雨污分流改造管網仿佛毛細血管,連接每家每戶。宋家村村委會副主任畢于民介紹,這些管網建設全部由淄博寶山水泥有限公司主動出資承擔,在管網末端,還將配套建設濕地公園,總投資逾1100萬元。
此外,魯泰紡織、寶塔新能源、中舜科技等企業也積極投資1700余萬元自建污水管網,幫助企業周邊19個村就近接入,大大改變了村內污水橫流狀況。
今年,淄川區還將開工建設羅村鎮污水處理廠管網配套工程和山東綠能環保污水管網工程,布設4條污水收集管線,沿線近40個村的生活污水也將一并接入管網。
“錢要省,事也要辦?!崩蠲鞴飧嬖V記者,在一些平原村,淄川區還積極推行截污納管和建站處理模式。比如,龍泉鎮韓圣村依托附近排污主管網,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向周邊4個村莊延伸,受益人口達一萬余人,戶均投資僅750元。
“建設方還為東省村污水治理設施配套開發了‘云平臺’運維管理系統,實現遠程智能管控?!崩蠲鞴饨榻B,這套系統全程采用自動化設計,根據進水水量、處理負荷等參數,智能操控泵機、風機、消毒等處理設備,并接入遠程PC、APP端控制系統,隨時隨地掌握污水處理的各項參數,實現現場無人化管理,保障設施高效、正常運轉。
高位推動保障污水治理長效穩定
為保證農村污水治理的穩定性和連貫性,淄川區不斷強化組織推動、制度保障和統籌協調,全力推動治理任務落實。
賈士龍告訴記者,淄川區緊扣全市城鄉環境“大整治、大提升”專項行動,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十大民生實事,確定為優先實施、堅決完成的施政重點。出臺《淄川區關于加強農村生活污水管理的意見》,從組織考核、制度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規范引導。
落實“全員環保”工作機制,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區委常委會、區長辦公會年度重點議題,成立由區長任組長的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分管區長掛靠工作專班,定期調度推進;建立生態環境、住建、農業農村、市政環衛四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在旱廁改造、管網建設、舊村改造、雨污分流工程建設中協同聯動,對突出問題聯合辦公,形成治污合力。
淄川區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納入組織部門對鎮村黨組織考核的關鍵指標,列入全區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內容,作為文明鎮(村)、“美在家庭”等綠色創建的必要條件。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項涉及全體村民的普惠工程。為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做到源頭控污,淄川區積極培育村民愛美意識,加強日常行為管理。
按照“兩約、兩牌”標準,將愛護村莊環境、禁止生活污水外排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在村莊醒目位置設置“環保公約牌”,引導村民護環境、棄陋習。設置街長責任牌和村民責任牌,積極推行“街長制”和“門前三包”責任制,將禁止亂潑亂倒行為包街到人、包干到戶。利用“村村通”大喇叭開設污水亂排“紅黑榜”,通過曝光規范村民排水行為。
淄川區還建立了“淄川區社會共治智慧管理”平臺,將沿街商住戶污水排放行為納入智慧管理和信用管理體系,每戶建立二維碼,開展市民“隨手拍”,通過信用管理規范亂排行為,全力推動管理下沉。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總結前期治理經驗,因地制宜、多元投入、長效監管,調動各方面力量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確保治污設施建好、用好、管好,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賈士龍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