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海外大健康品牌孵化”項目 上藥健康科學正式啟動聯創院
中新網9月23日電 日前,中國國際健康營養博覽會(NHNE)2020年秋季巡展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廣州)舉行。作為亞洲頗具規模的健康營養與保健品專業展會,本次NHNE大會規模達10萬平米,來自中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西蘭、泰國、印度、美國、芬蘭、日本、韓國、西班牙、瑞士等30個國家的200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集中亮相,著重展出國內外優秀的藥品、醫療器械、營養與保健品、天然食品等25個品類的上萬種產品。展會同期舉辦近百場會議論壇和活動,近300名行業專家交流探討行業熱點話題,一起洞見行業新未來。
上藥健康科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藥健康科學”)作為上海醫藥旗下的成員公司上藥科園所屬企業,攜旗下大健康全球甄選平臺——時時康亮相中國國際健康營養博覽會2.2館 D01展位。時時康作為上藥健康科學自營的跨境電商平臺,致力于通過線上商城+線下跨境體驗店的新零售模式,向廣大消費者提供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進口及跨境健康商品,引領以健康生活、品質生活為主導的跨境消費體驗。同時時康一同亮相本屆展會的還有上藥健康科學的簽約合作品牌,包括蘭雀、阿爾菲加益生菌,臺灣牛樟芝等眾多海外優質品牌。
期間,上藥健康科學與國藥勵展聯合主辦的首屆“大健康產業驅動 全球品牌超鏈接”主題論壇以推動國內大健康事業的發展為目標,邀請大健康行業諸多領軍人物共同探討大健康產業驅動前進方向。
論壇開始由上藥健康科學總經理岳陽和國藥勵展副總經理英軍開場致辭。岳陽總表示,上藥健康科學作為一家集大健康產品進口及銷售、跨境電商業務、線下實體店、以及進口保稅倉儲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型企業,將聯合國內各大行業協會,共同成立上藥健康科學聯合創新研究院,聚集與健康產業相關的產、學、研、資、服、貿六位一體資源,形成大健康產業全鏈條綜合信息與資源互動的交流服務平臺,幫助海外品牌方啟動有效的國內落地方案,讓更多的優質大健康產品順利落地國內市場。
英軍表示,國藥勵展(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大健康領域領先的專業展覽和會議組織者,是中國領先的醫藥健康產業集團—中國醫藥集團和世界領先的博覽集團—勵展博覽集團的合資企業,旗下擁有30個展會品牌,覆蓋整個大健康產業鏈,并延伸至科研、教育等領域。國藥勵展將與上藥健康科學展開全面合作,通過展覽展會、論壇等多種形式鏈接全球大健康品牌與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
本次主題論壇行業大咖云集,坐而論道探討大健康產業發展話題。各位嘉賓就大健康產業在各自領域的發展進行了真知灼見的探討并分享自己所在領域的相關信息和業務發展方向,以及對行業未來發展的思考。
結合學會科技成果轉化委、屹東云客棧大健康研究院、環球網等諸多單位支持。上藥健康科學把健康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終端客戶、學術推廣和交流等各類資源及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上藥健康科學與健康產業的產、學、研、資、服、貿六位一體的產業化全鏈條綜合信息與資源互動的交流服務平臺——上藥健康科學聯合創新研究院在本次論壇上正式啟動。為下一屆“松柏論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琢石資本合伙人王勇在本次論壇上分享了他主題演講“融合”。琢石資本是國內專注于創新型消費升級賽道,極少數兼具消費和互聯網跨界能力的投資團隊,核心成員多出身于傳統快消巨頭,多年來專注傳統消費和互聯網跨界創新領域的投資,管理規模達15億元的投資基金。王勇分享他對后增長時代的消費品營銷變革趨勢,他認為新消費時代渠道變遷帶來流量遷移,媒體碎片化帶來用戶心智轉變,新消費者消費能力提升帶來消費需求變化,品牌應該以技術迭代和數據驅動為基礎,通過供應鏈升級、渠道升級、營銷升級,建立新的品牌生態,這樣才能在增長為王的時代適應新的消費人群需求。
上藥健康科學將依托上藥集團平臺資源優勢,并且聯合外部資本力量,為優質大健康品牌提供從客戶獲取到市場推廣,從戰略支持到資金支持的全方位加速孵化服務,形成包含物流倉儲、媒體公關、渠道通路、銷售支持、營銷執行的一站式品牌落地解決方案。
上藥健康科學市場部負責人劉樂然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海外大健康產品孵化”。他表示,上藥健康科學將乘勢而上,致力于將優質的大健康產品引進中國市場,深耕進口品牌孵化領域,從跨境到一般貿易,線上線下,逐步建立全方位的孵化能力,幫助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建立良性循環的品牌培育機制,完成新品前期蓄水到收割的全鏈路解決方案。
劉樂然介紹到,上藥健康科學將全面推出“海外大健康品牌孵化”項目,幫助優質品牌具備跨境發展的實力,降低品牌方在跨境發展中的風險,為不同品類、不同群體提供差異化服務,創造與品牌共同發展的健康生態。上藥健康科學將成為新興消費品跨境發展的樞紐,為進入國內消費市場的海外潛力品牌提供一個有效、可復制、并快速對接國內渠道的一站式精準匹配服務平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