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用實干書寫精彩答卷
2019年7月15日,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辭別故鄉親友,踏上了援藏征程。
1000多個日日夜夜,他們真情投入,胸懷穩邊興藏使命,結合實際高質量實施“維護穩定、民族團結、脫貧攻堅、產業援藏、教育援藏、醫療援藏、智力援藏、自身建設”八大工程。三年援藏工作收官,援藏干部人才在昌都留下了一段平凡而不平常的援藏之旅,交出了一份新時代援藏工作滿意答卷。
產業民生援藏再創佳績
三年來,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在產業援藏上結出累累碩果:協助推動福建紫金礦業與西藏巨龍銅業成功簽訂38.83億元的股權轉讓協議,成為全國援藏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投資12.8億元,推動八宿海螺水泥、左貢成功紅葡萄酒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打造八宿產業園、八宿藏香豬現代化養殖基地、左貢夯達產業園、洛隆泉洛扶貧產業園、邊壩林麝養殖基地……
“產業援藏是對口支援工作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的重要途徑。”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領隊魏東表示,三年來,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充分依托福建企業眾多、商會組織活躍等優勢,引進企業落地項目98個,累計投資金額超過115億元,吸納當地9600多人次就業。
在脫貧攻堅方面,福建省累計落實昌都援藏資金14.77億元,援助實施改善民生及脫貧攻堅項目313個,建成市婦幼保健院等一批標志性項目和11個福建援藏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示范點,搬遷群眾6000多人,入住率達100%,極大改善了城鄉面貌和群眾生活;先后在福建省6個市設立了15家援藏產品銷售點,協調昌都農業特色產品進駐福建供銷、廈門廈商等商超平臺渠道,擴大藏香豬肉、葡萄酒、松茸干片、青稞制品、雪巖泉水等農特產品在區外的銷售規模,有力促進了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交往交融呈現新局面
唐卡,是藏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形式。福建漆畫,是我國漆畫的重要流派之一。這兩種具有千年歷史、各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通過對口支援跨越地域和時空實現了有機融合,誕生了“唐卡漆畫”這一全新藝術形式。
2019年7月以來,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會同福建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藝術館和昌都市文化局組建“唐卡漆畫文化產業”小組,借助福建“藝術扶貧”模式,把“唐卡漆畫”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起來,走藝術扶貧之路,爭取福建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50多萬元,在昌都培養了160多名當地“唐卡漆畫”畫師。
多年來,福建省始終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援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著力幫助昌都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累計簽訂各類結對幫扶協議130多項,選派3000多名昌都干部人才赴福建培訓掛職,邀請300多名福建各類專家到昌都授課;與昌都市相關部門共同組織4批次170多名閩昌兩地青少年赴龍巖老區、福州新區、廈門特區等開展交流活動,在福建設立11家西藏籍大學生就業聯絡服務站及實訓基地。
教育醫療援藏再上新臺階
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福建省援藏干部人才堅持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深化醫療“組團式”援藏。
發動本地干部人才幫助基層醫院恢復或創建多個診療科室,創建全區首家婦幼健康“兩癌”篩查病理中心,協調北京大學關節病研究所在昌都設立關節病診療中心;聯合中國婦女基金會、福建河仁基金會等團體,為630多例大骨節病及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多指畸形、唇腭裂、脊柱側彎等貧困家庭病患者開展免費治療,成功實施全國首例大骨節病5G遠程手術;柔性引進國家級高水平醫療專家30多人次到昌都開展“師帶徒”幫扶活動,選送多名本地醫技人員赴區外跟師學習,著力打造“帶不走”的高原醫療隊。
在教育方面,福建省立足受援地實際需求,先后向昌都派出4批次110名援藏教師,推動45所學校與昌都中小學、職校開展結對共建、5G遠程教學等,共享福建優質教學資源。同時,著力抓好本地教師培訓,探索建立3個名師工作室,設立福建教育研究院左貢分院,累計結對幫帶本地青年教師188人、送昌都教師到福建培訓252人次,送教下鄉培訓教師4371人次。
無私的援助和真情的幫扶,讓藏東各族干部群眾真切感受到了“福建溫度”,在攜手共進中譜寫了閩昌兩地合作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召開第九批、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迎送大會
28日上午,西藏自治區召開第九批、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迎送大會。[詳細] -
北京援青醫療隊:傾力呵護江源藏族同胞生命健康
“對口支援開展以來,協助玉樹州開展遠程智慧醫療,以州人民醫院為中心,上聯青海省人民醫院和北京天壇醫院、北大醫院、清華醫院,下聯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詳細] -
2114名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進藏接力工作
28日,西藏自治區援藏干部人才迎送大會在拉薩召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