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省份出臺方案 第四批高考綜合改革啟動
“3+1+2”模式 不分文理 探索高職分類考試
9月15日,黑龍江、甘肅、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7個省份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這意味著我國第四批高考綜合改革已經啟動。
據了解,第四批高考綜合改革將于2021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到2024年時落地。記者通過梳理發現,第四批高考綜合改革有幾個共同特點。
首先,均采用“3+1+2”模式。
甘肅在改革方案中提到,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性考試覆蓋普通高中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14個科目,成績作為普通高中學生畢業以及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性考試成績計入考生高考總成績,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
7個省份都提到的“3+1+2”模式,其中,“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1”為首選科目(在物理或歷史中選擇1門);“2”為再選科目科目(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門中任選兩門)。不分文理,考生總成績由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
其次,在錄取上,各省都提出了招生將實行“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
廣西提出,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主要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方面。
貴州在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建立省級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化管理平臺,統一評價檔案樣式。普通高中學校成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委員會,指導學生客觀記錄成長過程,整理遴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記錄和典型事實材料,經過校內公示審核,確保材料真實可用,形成學生綜合素質檔案,統一提交至高考綜合改革信息系統。
再次,多個省份提出了“新高考”后將完善志愿設置和投檔辦法。比如,安徽在改革方案中提出,從2024年起將按照物理科目類、歷史科目類,分開計劃、分開劃線。黑龍江則提出,高考成績公布后填報志愿,考生志愿由“學校+專業(組)”組成,實行平行志愿投檔。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實行同一批次錄取。適當增加平行志愿填報院校數量,增加考生志愿選擇和錄取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多個省份提到了要深化高等職業教育分類招生考試改革。
甘肅在改革方案中提出,為打造“技能甘肅”,此次改革專門提出將職業高等院校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的職業高等院校分類考試制度。符合甘肅省高考報名條件、具有省內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應往屆普通高中畢業生以及省內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應往屆畢業生可通過“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分類考試,進入職業高等院校學習。黑龍江提出,每年3月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組織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考試,每年5月面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生以及社會人員,組織職業教育春季高考,穩步擴大高職院校分類考試規模,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教育部印發通知實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
教育部印發《關于實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深入推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教師隊伍建設的融合,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詳細] -
七省份公布高考改革實施方案
甘肅、黑龍江、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等7個省份今天發布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宣布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進入“3+1+2”的新高考模式。[詳細] -
教有真情 育無止境——記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
16年前,第一批小小講解員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講時,有一位老師一直用贊許、堅定的眼神默默鼓勵他們。她,就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