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濱民“山海情”
“一村一落皆美景,美麗鄉村入畫來?!?/p>
2017年,江蘇省與青海省啟動東西部協作幫扶,太湖之濱的無錫市濱湖區,高原腹地的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跨越時間山川,千里結緣。
多年來,一批又一批優秀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從江南水鄉奔赴青藏高原,投身民和縣產業、教育、醫療等行業,解決群眾最關心、受益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難題。
無私付出,點滴變化,黨的二十大代表、民和縣縣長馬曉瑜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由衷感謝濱湖區。
2021年,民和縣委被黨中央、國務院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馬曉瑜直言:“這份榮譽是屬于民和縣和濱湖區的共同榮譽,榮譽的背后離不開濱湖區黨委、政府和全區各族群眾的幫扶。”
數據顯示,2017年濱湖區與民和縣建立對口幫扶關系以來,濱湖區累計落實幫扶資金2.29億元,實施了產業發展、勞務協作、人才培養與交流、公共基礎、人居環境等82個項目,解決了民和縣資金短缺和基礎設施滯后的“瓶頸”。
項目落地,群眾受益,馬曉瑜認為受益最大的還是教育?!盀I湖區援教的老師為民和縣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硬件方面,偏遠鄉鎮的學校修葺一新,一眼望去,大山深處最鮮亮的建筑是校園?!瘪R曉瑜滿懷自豪地說。
這些年,濱湖區心系高原教育,立足高原實際,教育方面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373萬元,完成了“職業教育+就業”幫扶項目、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幫扶項目、優秀教育人才雙向互派交流及民和縣川口鎮初級中學教育配套建設項目,推動了民和縣教育全面發展,開啟了鄉村振興新實踐。
去年,陪同無錫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馬良到民和縣川口鎮初級中學調研,馬良與一名孩子的對話,讓馬曉瑜記憶猶新。
“小朋友,你最大理想是什么???”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考上全國最好的學校?!?/p>
“你覺得最好的學校在哪里?”
“最好的學校就在江蘇,江蘇是最先進最發達的地方,我長大要到江蘇去圓大學夢?!?/p>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表達出對江蘇的認知和依戀。2021年,濱湖區投入1537萬元,建設完成川口鎮初級中學操場和食堂,補齊了基層學?;A設施短板,徹底解決了學生吃飯問題。
東西部協作中,民和縣與濱湖區采取合作辦學模式,順利開辦“濱湖民和教育合作班”,促進兩地教育深度融合、協同發展,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幾年來,濱湖區先后組織42名教育專家和學科名師赴民和縣開展送教和教研幫扶活動,開展名師講課活動,選派30名優秀教師“組團式”到民和縣開展中長期支教。
馬曉瑜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要“請進來”轉變觀念,還要“走出去”增長見識。民和縣累計派出17期653名專業教師到濱湖區進行專題培訓和跟崗研修,選派13名優秀教師赴濱湖區相關學校掛職。
面對新時代新要求,如何做好東西部協作,讓民和縣鄉村振興、生態文明走向更大的范圍、更寬的領域、更高的層次?馬曉瑜說:“今后,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協作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橋梁紐帶,拓展幫扶領域,優化幫扶方式,打造濱湖民和東西部協作‘升級版’,用鄉村振興的新實踐,講述好更豐富、更動人的新時代濱民版的‘山海情’?!?/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感恩奮進 接續奮斗堅定不移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連日來,從省會西寧到三江之源,從柴達木盆地到河湟谷地,從田間地頭到企業工廠,我省全面興起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熱潮。廣大干部群眾越學越有信心、越學越有干勁,一致認為。[詳細] -
把多彩課堂送到雪域高原
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有一系列以青稞為主題的多彩課程:春耕、秋收季節,孩子們走進田間地頭,親手播種、收割糧食,觀察農耕機運作,感受現代農村生產方式的變革。[詳細] -
和諧西藏 唱響民族團結之歌——“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西藏展區圖片選登(二)
始終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確保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