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努力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
媒體報道,日前,上海一名初二學生沒到學校,家長報警后,派出所民警經過全力查找,終于在火車站附近的路邊發現了帶著拉桿箱的這名學生。原來該生迷上了某位明星,從打扮到習慣都追隨“愛豆”(偶像),成績出現下滑。這天與父母發生爭吵,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經查看,該生帶的行李箱內,滿滿當當的都是明星周邊,連一件生活用品都沒有。
因追星引發矛盾的類似新聞,時常見諸報端。追星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引起的話題卻一直沒有停止過。年輕人有自己的“愛豆”,既可以豐富生活,釋放緩解學習、工作、社交中的精神壓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還可以將“愛豆”作為效仿的榜樣,學習“愛豆”的好品質和閃光點,讓自己有奮斗目標,內化成前進動力,促使自己變得更好。但也有一些年輕人一時沒有把握好度,因為追星迷失了方向,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的不顧一切盲目消費,有的甚至出現離家出走、包機攔路等狂熱過激行為。
相較于過去一張海報、一盤磁帶追星的簡陋和內斂,如今造星、追星現象更為普遍,追星方式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攢專輯、建貼吧到打廣告、頂數據,從眾籌見面到打榜應援,及至花錢助力“愛豆”實現出道夢想的“養成式”追星,當下追星族從被動仰慕成了主動接觸,從私人行為成了群體行為,成了參與者甚至生產者,形成了粉絲經濟、粉絲文化。
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學生追星,疏導青少年理性對待“愛豆”,規范和引導粉絲文化領域的新現象,發揮正向價值,是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該重視的問題。
從家庭角度來看,孩子處于青春成長發育期,容易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但是又處在叛逆期,不服說教,既敏感又脆弱。作為父母,應經常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發現有苗頭后及時轉移其注意力,不能粗暴阻止,爆發爭吵和沖突。
從學校角度來看,學校在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中,應重視榜樣教育,引導中學生理性追星,在“粉什么、怎么粉”上做足功夫,打造積極陽光、青春向善的優質“愛豆”,為學生提供正向力量和榜樣參照,營造健康向上、積極進取、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班主任要根據學生追星的嚴重程度和是否影響學習,一對一進行跟蹤輔導。
從社會角度來看,面對法律意識淡薄、價值取向尚未完全形成的低齡化粉絲群體,全社會應全方位、多角度、零距離引導、規范粉絲行為。一些媒體秉承娛樂至上理念,為博收視、賺流量,刻意打造選秀節目,販賣明星周邊,以青春、夢想等元素吸引粉絲狂熱消費。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媒體節目制作、視頻平臺、經紀公司、廣告商等的監管,監督媒體堅守社會責任,防止過度商業化、資本化、娛樂化,對違規行為給予打擊,持續整頓娛樂圈的風氣。同時,抵制資本對粉絲文化的投機、利用、操縱及不良風氣的侵襲。
作為青少年和學生個人,也要盡可能保持清醒的追星態度,端正心態,不要因追星影響了正常學習和生活。有“愛豆”很正常,但要學會辨別明星是否徒有其表,值不值得追,讓“愛豆”成為學習和生活的動力,而不能讓追星成為學習和生活的全部。
追星并不可怕,不能因追星就否定一個人、一群人,應對他們積極引導。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讓追星成為青少年成長道路上的墊腳石,而不是影響人生成長的絆腳石,讓追星成為實現夢想的助力。
(作者系山東省實驗中學教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6年穿壞54雙鞋 最怕停訓的“背簍少年”用網球追逐夢想
今年8月底,在2022年中國青少年網球巡回賽廣州站,王發一舉奪得U14男子組單打冠軍。黝黑的皮膚、俊朗的笑容,加上一個頗具民族特色的背簍,王發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背簍少年”。 [詳細] -
調查:93.9%受訪家長認同體育鍛煉要成為青少年終身習慣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在體育強國建設的過程中,青少年體育是重中之重。重視青少年體育,培養運動興趣,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詳細] -
甘肅深挖少兒紅色革命故事 《大豆謠》新編溫潤青少年心靈
“蠶豆稈,低又低,結出的大豆鐵身體……小力立,有志氣,媽媽的哭聲莫忘記。長大沖出鐵大門,全世界大豆屬于你!”25日,以中國革命史上少有少兒紅色革命故事改編的兒童劇《大豆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