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練技”精編職業教育人才“搖籃”
在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采訪的幾天里,學術報告廳主席臺前“永遠跟黨走 匠心育桃李”幾個字給記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采訪中,記者深刻感受到,學院以立德樹人、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理念無處不在。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來,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掀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全校上下、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學習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在師生之間、各系之間形成了領學、督學、促學、共學的良好氛圍。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作集中闡釋,表明黨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時,大家就注意到這一變化,感到非常振奮,也深感使命重大。”學院黨委書記麻嚴排表示。
化學工程系主任孫秀華認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發展職業教育作出了重要闡釋,強調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作為系主任,她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通過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新入職教師郭雪麗深感職業教育不是孤立、封閉的自我循環體系,而是開放的、與各級各類教育和社會各行業密切聯系的一種教育類型,是國家教育、科技、人才創新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看到祖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振奮人心、催人奮進,激勵我要立足當下,學好本領,將來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22級學前教育系學生羅雅芳說。
交談中,學院領導干部、代課教師以及學生結合實際,說出了他們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后的感悟。
“近年來,學院不斷探索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堅持育人導向、問題導向,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麻嚴排介紹,下一步,學院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穿到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學校治理等各環節,堅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各鏈條,打通融合育人“關鍵一公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
記者了解到,今年,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代表青海省參加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的13個賽項。其中,高職組機器視覺應用賽項奪得銀牌,高職組化學實驗技術賽項、化工生產技術賽項和中職組化工生產技術賽項奪得銅牌。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師教學能力組中,機電工程系張鵬鵬團隊作品《高職專業課程——枸杞原漿理瓶設備組裝調試》榮獲全國二等獎,這一成績的取得具有突破性意義,是目前青海省職業院校中唯一獲得國賽二等獎的教學團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榮譽的背后,是學院根植職業教育十年磨一劍的責任擔當,是學院謀劃技能人才培養改革創新的最佳詮釋。
多年來,學院高度重視學生技能大賽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把參加各級技能大賽當作檢驗職業教育質量的“試金石”,通過技能大賽這一大舞臺,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并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融會貫通、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有效對接、實習實訓與頂崗工作“教學做”合一的工學一體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技能提升和實踐經驗積累創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海西地區高職類教育“領頭羊”,始終緊跟國家職教改革步伐,完善制度、轉變格局、不斷加大學校基礎建設經費投入,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鋪就發展平臺,用實測實干,推進職業教育從“加快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如今,這家學院已是一所涵蓋財經商貿、電子信息、交通運輸、旅游、能源動力與材料、生物與化工、食品藥品與糧食、醫藥衛生、裝備制造、資源環境與安全等12個學科20個專業分類的現代化高職院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山西大同大學創新美育第二課堂,把美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在山西大同大學,各個辦公樓、教學樓的顯眼處都有一個酷似電話亭的新玩意——“朗誦亭”。這種集朗讀、練習、錄制等功能于一體的朗讀設備,迅速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詳細] -
北京名師“組團式”幫扶11縣 為鄉村振興注入教育力量
北京基礎教育領域的84名干部教師,陸續抵達內蒙古自治區和青海省的11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為當地教育高質量發展增值賦能。 [詳細] -
遼寧持續加強技能人才培養——以賽促訓練本領 校企合作促就業
近年來,遼寧省持續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校企合作,定崗定向培養人才;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資源共享,扶持創業帶動就業……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技能得到提升,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