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美食指尖藝術 黃河流域九省(區)非遺花饃在山西霍州展演
16日,“霍州杯”黃河流域九省(區)非遺花饃展演在山西省霍州市開幕。來自山西、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河南、山東等九個省(自治區)的150余件代表性特色花饃作品參加了展演活動。
據了解,“花饃”作為最具文化魅力的特色面食,具有“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藝術,心尖上的情節”之美稱。中國花饃制作歷史悠久,質樸精美,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元素和深厚的民俗內涵,承載著華夏民族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此次黃河流域九省(區)非遺花饃展演來到了“中國年饃之鄉”霍州,用一場花饃盛宴充分展示中國民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將推動花饃藝術交流融合和創新發展,迸發出別樣的“火花”,這對傳承保護中國非遺花饃傳統技藝,推動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傳承弘揚工作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次非遺花饃展演為廣大非遺傳承人、相關從業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手藝和風采的平臺,一批極具地域特色的花饃作品將借此盛會一同登臺,向大家展示廣闊中國大地上演變出的“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奇特文化差異。
活動現場,來自黃河流域九省(區)的非遺花饃傳承人紛紛展示了各自的花饃作品,青海月餅、“錦繡天府”、“龍鳳呈祥”、“枸杞福娃”、“吉祥如意”、“盛世中華”、霍州年饃“風調雨順”組合等一件件承載著華夏民族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代表著美好寓意,制作精美的優秀花饃作品,給現場的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心靈上的震撼。
據霍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可新介紹,作為霍州傳統民俗文化瑰寶的霍州年饃,獨特之處在于采用傳統老酵頭制作工藝,多曲并用,自然兼香,由玉米、糯米、豌豆、黃豆等多種雜糧合理配比,通過傳統蒸煮、暴曬等方法混合發酵,與其他單一酵頭制作的花饃相比,它能最大程度激發谷麥的香氣,蒸制出來的年饃色澤更光潤,口味醇正,嚼勁十足,麥香四溢。
如今,霍州年饃經過千年延續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享有“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藝術”之美稱,被列為臨汾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年10月,霍州市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年饃之鄉”。
近年來,霍州市大力推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重點打造以霍州年饃及系列特優產品為代表的“霍嬤嬤”區域公共品牌,以“一體兩翼”產業發展思路為統領,培育了一批年饃加工龍頭企業,通過規范行業標準,實行一體化營銷,全面形成霍州年饃行業產業化、集群化、標準化的發展態勢。
目前,霍州市從事年饃生產加工的工廠、作坊達到120余家,產量突破2000萬公斤,銷售額達到了1.5億元,創造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霍州年饃已經成為農民朋友的“致富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那曲市開展“非遺”普查調研新挖掘29個非遺重點項目
近日,那曲市文旅局非遺普查專班聯合尼瑪縣文旅局非遺專職人員深入轄區內的文布鄉、申亞鄉、甲谷鄉等鄉鎮實地開展“非遺”普查調研挖掘工作。 [詳細] -
那曲市新挖掘29個非遺重點項目
近日,那曲市文旅局非遺普查專班聯合尼瑪縣文旅局非遺專職人員深入轄區內的文布鄉、申亞鄉、甲谷鄉等鄉鎮實地開展“非遺”普查調研挖掘工作。 [詳細] -
西藏自治區全區文化工作會議召開 今年力爭文化產業產值增長15%以上
3月16日,西藏自治區全區文化工作會議在拉薩召開。會議系統回顧總結了2022年西藏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并對2023年全區文化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