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培育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為重點人群提供專業化服務
為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創新,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下足繡花功夫精準破題,全面推動基層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全面賦能基層社工站提質增效。
拉薩市面向包括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獨居困難老人、困境留守兒童、殘疾人等五類重點人群在內的所有村(社區)居民群眾,提供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區治理和社會事務“五大服務板塊”,構建起“1+5+N+X”拉薩社工服務品牌和服務體系。其中,“1”是以黨建引領;“5”是指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會志愿者和社會公益資源組成的“五社聯動”;“N”是指為轄區內困難弱勢群體以及其他有需要的人員提供心理疏導、人文關懷等N項專業化個性服務;“X”是指結合實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協助鄉(鎮、街道)一級人民政府做好化解社會矛盾、協調社會關系、落實惠民政策等工作。
2021年,拉薩市全面推動鄉(鎮、街道)“雙語”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將原有的65個鄉(鎮、街道)民政事務所統一掛牌為“雙語”社工站,將社會救助經辦人員指定為“雙語”社工站專職人員,把各鄉(鎮、街道)熟練使用當地語言、熟悉當地風俗文化、熟稔政策和民政事務的基層工作人員轉化提升為社工力量。選取城關、堆龍德慶、達孜3個區12個鄉(鎮、街道)“雙語”社工站作為試點先行,與第三方簽訂鄉(鎮、街道)“雙語”社工站建設合同,選派12名專業社會工作者駐站工作;各縣(區)民政局迅速鋪開、同步推進21個鄉(鎮、街道)雙語社工站建設任務。
拉薩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定平介紹,民政部門聚焦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期盼,因地制宜制定服務方案、連接社會資源,綜合運用入戶探訪、個案服務和小組服務,廣泛開展“社工+養老”“社工+慈善”“社工+基層治理”等各具特色的社會服務工作。自鄉(鎮、街道)“雙語”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建設以來,累計服務2萬人次,其中接待困難群眾各類咨詢500人次。
同時,拉薩市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力量參與”的服務提供機制,以“傳、幫、帶”方式,打造“溫暖傳遞鏈”,暢通社會力量參與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渠道,搭建共聯共享共促進、共治共建共發展的社會參與橋梁。
今年5月,拉薩市嘎瑪貢桑街道與金珠西路街道“雙語”社工站聯合組織的“跨社區互助小組”,組織低齡老人志愿者協助高齡老人去醫院檢查服務活動,聯動律師事務所開展走訪宣傳、慰問活動,聯動社區、愛心志愿者與困境兒童進行“一對一”結對認親幫扶,資助衣物、書籍、學習用品等物資。
王定平說,拉薩市民政局將繼續緊抓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大力推動基層“雙語”社工站履職盡責、服務升級,力爭到2024年末建成“全周期、廣覆蓋、多元化、惠民生”的拉薩市社工服務網絡,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看到變化、收獲幸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舉辦多旋翼無人機作業職工技能競賽
8月2日,由西藏自治區總工會和國網西藏電力主辦的自治區第一屆多旋翼無人機作業職工技能競賽在拉薩開幕。來自全區多旋翼無人機應用單位組成的16支隊伍參加了比賽。 [詳細] -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黨建+”助力黨員隊伍建設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桑珠孜區“三措并舉”規范化開展黨員發展工作,永葆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 [詳細] -
林昌滿:一個“漢族娃”的民族團結之路
在拉薩市達孜區中心小學,有這樣兩個人,林昌滿同學和他的班主任拉巴卓瑪老師,他們是情深義重的師生,是親密無間的朋友,是自己選擇的親人,彼此濃厚的情誼,不僅展現出藏、漢一家親的溫馨畫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