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博物館館長群旦歐珠:甘做文博事業的“孺子牛”
圖為群旦歐珠(右一)在為參觀者講解藏品。記者 永青 攝
文物是歷史變遷的見證,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文博工作者們守護文物、傳播文化,像一條條紐帶,聯結歷史的時空橋梁。
走進阿里博物館,館長群旦歐珠正在館內巡館,時不時停下來,為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這座寬敞美觀的博物館于今年8月開館,總面積5956.34平方米,設有阿里自然地理、遠古文明、早期金屬時代(象雄文明)、古格王朝歷史與文化、民俗文化與非遺保護、阿里杰出歷史人物等7個主題展廳,綜合展現了阿里地區獨特的歷史文化與自然風貌,填補了阿里地區沒有綜合性博物館的空白。
群旦歐珠出生于阿里地區札達縣底雅鄉,是土生土長的阿里人。他當過教師、任過文化站站長、做過文化局工作人員,2017年,群旦歐珠調任阿里博物館首任館長。
群旦歐珠認為,阿里作為古象雄文明的發祥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博物館的建成不僅能讓廣大游客和群眾全方位感受阿里濃郁厚重的文化氣息,也成為大眾了解阿里的重要文化窗口。
“在正式開館之前,我和同事們經常加班加點地檢查展廳、培訓講解員、打掃衛生、調試展廳燈光,每天都在調整、完善、調整中來回往復。雖然那段時間很辛苦,但看到博物館的順利開館,感覺一切努力都值得!”群旦歐珠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館藏文物是發展文博事業的根基。為更好地保護文物,群旦歐珠開始認真做功課,學習研究阿里歷史文化,和同事們一起深入阿里地區七縣各個文物遺址或是群眾家中、田間地頭,發掘、收集文物,有時也會為了尋找珍貴的巖石和化石跋山涉水。通過他們不懈的努力,目前,阿里博物館有2100余件珍貴的文物和史料藏品。
“文物收集是一項很繁瑣的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好在群眾都非常配合我們的工作,有的干部群眾還主動把自家的藏品捐贈給博物館。正是因為他們的支持,才有了現在這么多的館藏文物。”群旦歐珠說。
為了進一步豐富館藏,群旦歐珠也將自己多年收藏的5件藏品交給阿里博物館代管。同時,他和同事們還努力挖掘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讓參觀者更多地了解展出文物的出處、作用、流傳經歷,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這些年,群旦歐珠經歷了由不懂到熟悉、到熱愛的過程,他深知,要做好文博這項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需要對工作和事業投入始終如一的熱情。
開館以來,阿里博物館迅速成為阿里的文化新地標,每天前來參觀的群眾絡繹不絕。作為博物館館長,群旦歐珠既是傳統文化的保護者,又是傳播者。他說:“作為一名基層文博工作者,我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博物館更好地服務群眾,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阿里的珍貴歷史在博物館里全面展示和永續傳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天文館主體建設完工
10月9日,西藏天文館建設項目全面封頂,標志著西藏天文館主體建設全部完工。 [詳細] -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展科普宣傳及科學實踐活動
為提高西藏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養,培養青少年的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9月29日至10月6日,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展了青少年喜聞樂見、易于接受、參與面廣的多樣性科普宣傳及科學實踐活動。 [詳細] -
《賢者喜宴—西藏博物館館藏古籍保護展》開展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公眾古籍保護意識,近日,《賢者喜宴——西藏博物館館藏古籍保護展》在西藏博物館舉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