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 強監管 保障農牧民喝上安全水
2019年以來,西藏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總基調,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全力打通農村飲水安全“最后一公里”,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喝上放心水。
多措并舉,加大投入。全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剩余3.23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人口普及率、農村飲水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和水質達標率明顯提高。
因地制宜,明確標準。科學制定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標準,對全區農村飲水安全水量標準進行了分區細化,明確了牧區取水方便程度標準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水質標準等,建立了飲水不安全貧困人口臺賬和工程臺賬,精準投入項目資金,對已脫貧摘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回頭看”排查。
加強監測,保證水質。堅持“建一處工程、保護一處水源”,積極配合生態環境部門,規范和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的劃定工作,設立標志牌,清除水源劃定區域各類污染源。全區建成15個水質檢測中心,各地采取援藏幫扶、第三方技術支持以及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建立水質檢測中心運管機制,增強農村供水水質自檢和行業監管能力,不斷提升水質檢測保障水平。
破解難題,保障供水。因地制宜,大膽嘗試,探索“兩頭暖、中間深”做法、“防凍水龍頭+調節蓄水池+管網延伸”技術模式、“管道供水+手壓井”方式等解決季節性供水難問題,提升當地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健全機制,規范運行。為確保全區農村供水工程正常運行,2019年全區共落實農村供水設施日常維修養護資金5169萬元,維修養護工程點2691處、受益人口49萬人。西藏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重心正從“脫貧攻堅”轉移到“鄉村振興”,立足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按照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因地制宜發展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加快構建與城鄉融合發展相適應的農村供水保障體系,不斷增強廣大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扶貧搬遷新居里的民族手工藝
近日,應疫情防控相關要求,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同心苑社區文化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員工,將工藝品材料拿回家中進行制作,居家防疫的同時,也不停下增收致富的腳步。 [詳細] -
多布杰帶領群眾搞大棚種植——小小紅草莓 致富新希望
距離西藏林芝市巴宜區36公里處的國道邊上,更章門巴民族鄉久巴村面朝綠水,背倚青山,村中道路筆直寬敞,獨具特色的藏家小院鱗次櫛比。 [詳細] -
西藏民主改革61周年:持續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增收致富
61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民主改革徹底摧毀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西藏由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今天的西藏,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政治權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