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稞有“魔法”——“生命糧”變“致富糧”
種了一輩子地,旦增怎么也想不到,青稞能“變”出青稞米、青稞面等多種產品。更想不到,有一天自家地里種的青稞能在家門口高價售出。
75歲的旦增一直生活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當鄉龍桑村。這里平均海拔3847米,廣袤土地上大面積地種植青稞。千百年來,這種世界麥類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作物是當地人餐桌上的主食。
“我們以前只是將青稞炒制碾磨成糌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青稞能有這么多產品。”從“生命糧”變“致富糧”,得追溯至2016年——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成立。
這家位于桑珠孜區江當鄉境內的公司,以打造青稞精深加工產品,發展青稞產業為目標。通過加強與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的合作,將青稞轉化為粗糧類、保健食品類、精加工成分提取類、休閑食品類4大高附加值產品。
2019年,隨著青稞精米、青稞掛面、青稞餅干等一系列青稞大健康產品的上市,公司對青稞原料的需求越來越大,旦增也開始在家門口賣糧。
“去年,種了40畝青稞。按照1斤2.4元的價格,賣了7萬斤給德琴公司,收入近17萬元。”也是因為賣糧,旦增第一次嘗到了青稞面產品。
“在家門口賣糧很方便,價格也比外面其它地方給得高。”旦增說,三四年前要想賣掉家里富足的青稞,得自己租車去日喀則市仲巴縣、薩嘎縣等地。“車子一趟只能裝2萬多斤青稞,好的話能賣4萬元左右。有時候,還是以物易物,用青稞換當地的羊毛,變不了現。”
在旦增家的糧倉,青稞、豌豆等糧食裝在塑料袋里,整齊碼放。他打算今年繼續賣糧。為了確保青稞品質,每到地里灌溉、拔草時,旦增總要去看著。那片滿載著增收夢的青稞地,眼下青稞穗已漸漸飽滿,壓彎了枝頭,只待收獲。
在相距不遠的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車間忙碌,陣陣香味溢出廠房。公司的青稞精釀啤酒生產線已在安裝,即將投產。全面投產后,預計年青稞加工量達10萬噸,將更好地帶動農牧民群眾通過銷售青稞、就近務工、產業分紅等增收致富。
接下來,公司還將通過科技賦能,讓粒粒青稞以更多元、精細、高質優品的方式呈現在終端消費者面前,成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幫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藏東新城:瀾滄江畔的“致富園”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藏東新城已然崛起,昌都新區結合實際大力發展扶貧產業,成為當地農牧民群眾的“致富園”。[詳細] -
通往山外的“幸福路”
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甭唐村位于大山深處,是拉玉鄉比較偏遠的一個自然村,因此也是全鄉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一個村組。[詳細] -
“黑青稞兄弟”創業記
類烏齊縣尚卡鄉珠多村的白瑪晉美和洛珠熱登兄弟的家庭,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