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產業“挑大梁” 助農增收奔小康
在曲水縣達嘎鎮色達村,西藏農投集團飼料種植基地青貯玉米迎來豐收。圖為收割機正在收割青貯玉米。拉薩融媒記者 王 雪攝
10月11日,西藏農投集團在西藏拉薩市曲水縣達嘎鎮色達村舉辦首屆飼草種植基地收割活動。今年以來,西藏農投集團積極開展并實施“種草養畜一體化”建設項目,依托現代牧業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幫助農牧民實現穩產增收。
上午11時,收割工作緊張有序進行,多臺青貯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田地里奔忙。在齒輪的旋轉下,青貯玉米自動收割、粉碎、裝進運輸車,空氣中混合著濃郁清新的草香味,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收獲景象,這為全區牦牛越冬儲備下了充足的“口糧”。
今年年初,為破解現代畜牧業發展瓶頸——飼草問題,西藏農投集團聚焦“種草養畜一體化”項目,以企業+銀行+保險+合作社+鄉(鎮)企業+農牧民模式開展項目,在曲水縣達嘎鎮、茶巴拉鄉、達孜區雪鄉共租地4800畝,用于種植青貯玉米和燕麥草,穩慎推進飼草種植產業發展。
“這個項目是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創新試點項目,今年我們通過土地流轉,解決當地16000余人次就業,惠及574戶,人均收入達到1.3萬元以上。下一步,我們計劃繼續擴大土地流轉面積,推廣復制成功經驗。”項目負責人張尚智說。
為幫助農牧民增收,2013年,達嘎鎮成立神馬土豆合作社。如今,神馬土豆合作社與達嘎鎮一公司達成合作關系,承接青貯玉米等大規模播種、收割工作?!艾F在,合作社有大大小小50多臺機械設備,工人12名,今天都來參加青貯玉米的收割?!焙献魃缲撠熑说┰龃稳书_心地說,“今年主要采用機械化收割,15天時間基本全部收割完,這期間每名工人每天有150元至200元收入?!?/p>
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熟練的駕駛員。今年50歲的索朗是神馬土豆合作社的收割機駕駛員。2016年,索朗自學駕駛和維修收割機技術,憑借熟練的操作,他每天能有200元收入。索朗說:“以前在外面打工,工作不穩定、收入低,現在在合作社開收割機,不僅收入比以前高很多,還能就近就業,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青貯玉米收割機駛過,巴珍和村民們負責將遺漏的青貯玉米稈撿拾成垛。巴珍是色達村村民,過去家里主要經濟來源靠賣土豆獲得,收入微薄。如今,她在種植基地工作,每個月有3500元收入,每年土地流轉有8000元收入。收割儀式上,為了表達心中的喜悅,巴珍特意換上了節日盛裝。
“我平時的工作主要是澆水和割草,在機械收割青貯玉米的時候再幫幫忙,工作不難?!卑驼涓嬖V記者,“我白天在種植基地工作,早晚照顧家中的老人和孩子?,F在我心里面很踏實,相信未來的生活會更加好?!?/p>
沐浴著秋日的暖陽,2000余畝青貯玉米隨風翻滾,繪成一幅豐收畫卷。以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在達嘎鎮,種植產業帶動當地農牧民走上致富小康路也必將為該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林芝市朗縣登木鄉發展特色產業 增收致富路更寬
近年來,西藏林芝市朗縣登木鄉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生態優勢,確立了以畜牧業為主的產業發展思路,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技術+集體養殖點帶散戶+分銷商”的發展模式。[詳細] -
西藏林芝市朗縣朗鎮堆巴村合力解“椒”慮 助農促增收
目前正是朗縣辣椒豐收的季節,田間地頭漸漸變得忙碌起來,隨處可見頂著烈日忙著采摘辣椒的百姓。西藏林芝市朗縣朗鎮堆巴村光照充足,水土環境適合辣椒種植。[詳細] -
多措并舉齊發力 告別貧困奔小康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近年來,巴宜區林芝鎮多措并舉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截至目前,林芝鎮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228人,全部實現脫貧。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