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特色產業再上新臺階
圖為玉龍銅礦(地處昌都市江達縣)一期工程第一批陰極銅下線。 記者 陳志強 攝
近年來,西藏昌都市工業經濟規模穩步提升,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互聯網應用日趨深化,數字經濟邁出堅實步伐,走出了一條具有藏東特色經濟和信息化發展之路。
工業經濟規模迅速擴大。依托昌都豐富的礦產資源,加快開發銅礦、菱鎂礦等,努力建設藏東有色金屬產業基地,玉龍銅礦一期工程建成投產、二期工程有序推進,類烏齊菱鎂礦一期、二期項目建成投產,三期項目加快推進。同時,重點加快新型干法水泥項目建設,建成投產生產線1條,在建生產線3條,基本實現了建材產品的自給自足,拉動了昌都市工業經濟發展。2019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32.4億元,是2012年的5.4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位居全區前列。
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昌都新區建設取得突破,2019年共接洽考察投資企業264家,完成注冊手續企業167家,同比增長15.2%,注冊資本22.84億元。園區實體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入2.82億元,投產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5.65億元;完成入庫稅收8.7億元,同比增長16.6%。芒康園區累計入駐實體企業77家,開工建設46家。類烏齊園區累計入駐企業11家。八宿園區累計入駐實體企業2家,實現收入353.46萬元、利潤131.43萬元,籌備入園企業2家。
特色優勢產業齊頭并進。一是天然飲用水產業逐步壯大,目前,全市天然飲用水代表企業有江達雪巖泉、類烏齊卡諾圣水、芒康圣妙山泉、玉龍泉純凈水等,2019年,全市生產天然飲用水8549.53噸,是2014年的2倍。二是藏藥業發展勢頭良好,目前,全市共有藏藥生產企業3家,包括市藏藥廠、日通藏藥廠、光宇利民藏藥廠。2019年,全市藏藥業完成產量51.09噸、產值3742.94萬元。三是民族手工業發展效益逐步顯現、傳承保護不斷加強。目前,全市共有民族手工業實體數量132個,完成工商注冊企業43個,2019年全市民族手工業完成產值8923萬元,完成銷售收入7685萬元,實現利潤2779.35萬元,分別是2012年的10倍、14倍、6.9倍。
信息化發展突飛猛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累計接入單位和鄉鎮732個,電子政務外網硬件配套設施基本建成,政務服務平臺事項梳理錄入工作全面完成,“一網通辦”穩步推進,市、縣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多數鄉鎮服務大廳完成建設,戶注冊量和網上辦件量位居全區前列,政務環境持續優化。“智慧昌都”建設取得突破,累計完成投資4.2億元,10個項目已完成建設或基本完成建設,一批項目正在建設或開展前期工作。網絡基礎覆蓋能力持續提升,全市累計建成通信基站4331座,通信光纜4.6萬公里,鄉鎮光纖通達率100%,行政村通信覆蓋率99.47%、光纖通達率96.84%。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日報社西藏昌都蹲點采訪小記:帶著“筆墨紙硯”進村去
“我們會深入基層,貼近群眾,講好西藏昌都脫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懷著這樣一顆初心,6月22日,西藏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胡榮國帶領全媒體報道組一行向昌都出發。 [詳細] -
荒山溝里建起農業園,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鎮芒達鄉佐巴村群眾在家門口就了業
“這是昌都市支持發展的扶貧產業,農業園總占地面積400畝,分兩期實施:一期建設項目包括二代節能溫室21棟及化驗檢測室、培訓學校等;二期建設內容包括二代節能溫室26棟及附屬配套工程。”[詳細] -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木許鄉群眾種植“康巴蜜橘”等果樹,發展訂單農業
大約2小時后,江對岸山腳的人家逐漸密集,司機倫珠說已經進入木許鄉了。木許鄉靠近云南,自然環境條件相對優越,海拔只有2200米,阿東村屬于純農業村,有“進藏第一村”的稱呼。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