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勝利閉幕,廣大代表委員滿懷信心,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把會議精神傳達好、落實好,以真抓實干,把施工圖變成實景圖。
貫徹兩會精神,不只體現在會后,更是體現在時時刻刻抓落實。各地已經行動起來,搶抓農時,有序推進春耕春管。希望的田野上,新農人早已告別“臉朝黃土背朝天”,熟練地用起了各種新農具——無人機在天空盤旋、傳感器在土壤里布陣、智能農機在田間精準作業,哪一樣都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生動體現。
勤勞的中國人民,從來不會辜負每一個播種的春天。他們深深懂得,幸福生活從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干出來的。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埋頭苦干,才能過上好日子。
當前國際局勢變亂交織,各種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越是風云變幻,越要把自己的事辦好,才能多一份“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底氣。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關鍵在于,如何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激活發展潛能,驅動中國經濟巨輪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對此,今年的兩會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在上海臨港新片區,總投資428億元的一批重大項目簽約,未來將打造超級算力中心,可支持參數達到萬億級別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在四川成都,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涉及低空經濟、商業航天、大飛機制造與服務等多個領域;在廣東,正推動智能機器人及關鍵技術在工業制造、家政服務、智慧物流等典型場景的應用示范和推廣……今年兩會上,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6G等科技領域的新詞成為熱點,各地爭相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創新動能。
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將全面納入改造范圍,鼓勵居民自主參與更新;推進形成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從今年起,將連續3年每年補貼職業技能培訓1000萬人次以上;穩步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一樁樁、一件件,直指民生關切,聚焦人民群眾所思所盼,將兩會的“民生溫度”傳遞到每一個角落。
春光不等人,莫負三月天。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承前啟后之際,面對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實踐中不斷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都需要我們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迎難而上,在改革開放中不斷開辟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前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