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2000多年前,詩人屈原“呵壁問天”,寫就名篇《天問》,闡發對宇宙萬物的哲思。
如今,“天”“神”合一向天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實現跨越發展。
從無到有 從弱到強 謀篇布局“航天強國夢”
新中國建立初期,百廢待興,經濟基礎薄弱,黨中央毅然決然大力發展航天事業,體現出非凡的戰略眼光。1956年,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誕生;1970年,中國用自行研制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送往太空;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列入國家計劃,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飲水思源,沒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就沒有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開發、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擘畫航天夢想藍圖到引領航天科技自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自主研發 賡續精神 硬核托起“航天強國夢”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的航天技術從一片空白到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關鍵在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
1956年以來,經過幾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續奮斗,中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為代表的光輝偉績,了不起的中國航天人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中國航天科技實力實現了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
邁入空間站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
全體中國航天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自主研發、賡續精神,先后完成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天和核心艙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重大任務,2022年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中國空間站建造計劃穩步推進,中國空間站的建成和運營將成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個重要標志。
巡天遙看一千河,一路征程,步步星光。空間基礎設施體系、星際探測、探月工程四期、北斗產業化應用等重大航天工程或航天科技發展應用方向已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航天事業鋪展開新時代的宏偉藍圖。“揚帆起航,逐夢九天”,航天強國將夢想變成現實,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中國航天正向著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中國西藏網 文/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