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目前,西藏生態系統整體穩定,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態環境權益不斷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西藏成為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然而也應看到,生態要保護、生產要發展、生活要改善,如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的現代化,是西藏乃至全國都在面對的課題。毋庸諱言,西藏部分地區仍存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不到位、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力的問題。據悉,今年,自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西藏以來發現,昌都、那曲等地存在生態破壞、違法違規,管控不力的問題。截至4月18日,督察組交辦至西藏的信訪件已累計778件。
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治理的熱切期盼,給予環保督察十足底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督察“利劍”之下,動真碰硬,劍指要害,有助于及時發現問題、有力解決問題、嚴肅查處責任人。誠然,問責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過問責倒逼履責,是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題中應有之義。
環保問責動真碰硬,更要將整改抓緊抓實。拉薩市針對“當雄縣曲登村5組賦燊實業有限公司采石場未完成土地平整、未覆土”問題,迅即專題研究謀劃,制訂整改方案,完成約1000立方米余料清理,覆土平整面積5500平方米,覆土量1100立方米;那曲市針對“色尼區那曲鎮生活環境臟亂差,街道上隨處可見亂堆垃圾、焚燒垃圾、隨地大小便現象”問題,迅速組織人員力量,全方位、無死角排查和清理街道、居民區、房前屋后各類垃圾,并將改造計劃納入“十四五”規劃,長治長效落實環境綜合治理,建立健全環境衛生治理機制,環衛工分片包干責任落實到位;阿里地區針對“噶爾縣獅泉河河段,存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往河道傾倒現象,導致河流污染”問題,第一時間開展垃圾清理轉運工作,已完成獅泉河上、中、下游水質采樣檢測和群眾思想宣傳工作,檢測指標均滿足《地表水質量標準》Ⅲ類標準……連日來,西藏各級各部門把解決好群眾反映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作為當前的重大政治任務、民心工程來抓,有序推進督察組移交案件整改落實工作,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長期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西藏生態文明建設,西藏始終秉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不斷勒緊雪域生態安全“緊箍咒”,將工作重心持續下沉,切實把壓力傳導至“神經末梢”。西藏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必將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中國西藏網 文/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