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必須完成的“時代答卷”。立足新時代,面對鄉村振興這一張“考卷”,西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特色”為引擎助推鄉村發展,答好鄉村振興的特色答卷。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發展特色農業。西藏自治區在“特”字上做文章,將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深度”開發,變成特有的名優產品。有“千年核桃之鄉”的山南市加查縣,實施核桃肽深加工項目,制造核桃肽、核桃蛋白等,切實提高核桃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有“蓮花秘境”之稱的林芝市墨脫縣,發展高端茶產業,種植總面積已超過25000畝,茶葉已成為帶動民眾增收致富的“金葉子”;有“西藏糧倉”之稱的日喀則市以青稞、珠峰綿羊、珠峰牦牛、蔬菜瓜果、乳業、藏雞為重點的“6+N”農牧業特色產業發展基礎不斷鞏固,特色農牧產業布局初步成型……以特色為引擎,全力抓好農業發展,不斷增強鄉村產業核心競爭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農牧民群眾走上致富路,過上好日子。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保護特色生態資源。西藏自治區以獨有的生態環境為特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美麗生態新鄉村。從以前靠天放牧、逐水草而居,到如今以合作社為載體進行規模化養殖的那曲市申扎縣農牧民,因為有了統一管理,牲畜出欄率提高,草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實現了牧民增收與生態保護的雙贏;從當年河谷里全是沙土,幾乎看不到綠色,到如今的山南市隆子縣隆子鎮,人工沙棘種植面積達50.33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超過40%,曾經荒涼的河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昔日靠伐木、放牧為生的村民到如今開設家庭旅館、辦藏家樂、賣土特產,依靠林芝市米林縣境內優美的自然風光,不少農牧民拓寬了增收渠道,吃上了“生態旅游飯”……以特色為引擎,在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前提下,發展生態經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群眾吃上“生態飯”,過上好日子。
在廣袤的雪域高原上,一粒粒種子正在蓄積向上生長的力量,一個個奮斗的身影譜寫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我們堅信,以特色為引擎,助力雪域高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將以優異的鄉村振興成績單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西藏網 文/周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