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甘南啟黃河沿岸沙化區植樹治沙 為“黃河首曲”再添綠
2019年8月23日,甘肅瑪曲縣,一場秋雨過后的“黃河首曲”在夕陽照射下美景如畫。(資料圖)楊艷敏 攝
春風化雨正當時,“黃河首曲”添新綠。26日至27日,由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瑪曲縣委縣政府、甘南州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開展的“創建五無新甘南、全民共護母親河”為主題的黃河沿岸沙化區植樹治沙活動,在“黃河首曲”瑪曲縣境內展開,旨在有效遏制草原沙化、荒漠化進程,修復當地生態環境。
黃河發源于青海,成河在甘肅瑪曲,在瑪曲境內的阿尼瑪卿雪山于西傾山之間流經433公里形成著名的“天下黃河第一彎”,所以瑪曲素有孔雀河、“黃河首曲”“中華水塔”之美譽,生態地位十分重要,是青藏高原東部的重要生態屏障。
此次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活動在黃河沿岸沙化區的歐拉鎮歐強一隊、河曲馬場三隊同時進行,最大的特點是技術措施科學,符合“適地適樹、適樹適地”的原則。在“黃河首曲”播下了一行行新綠、打起了一堵堵方格狀“防風墻”。
現場,科技人員選用了鄉土樹種旱柳和本土草籽麥穗披堿草,并在一平方米上作大文章一一首先在一平方米沙化地的四周埋壓10厘米至15厘米高的青稞干草,以減弱風力風速,防止風蝕并撒上草籽綠化。其次在每平方米沙化地中心栽植一株旱柳,整地挖坑、施底肥、植苗、填土、踩實、培土,按照“三埋兩蹅一提苗”的技術要領操作。
4月26日至27日,黃河沿岸沙化區植樹治沙活動正在甘肅瑪曲展開。楊旭明 攝
此次瑪曲黃河沿岸植樹治沙活動將在黃河沿岸沙化區植樹治沙34.33萬株、方草格壓沙515畝。活動現場,甘南州綠化委員會辦公室20個成員單位、瑪曲縣縣直各部門,各鄉鎮場、武警三大隊,兩代表一委員、民團組織、志愿者、牧民群眾代表約一千余人,參加了這次植樹治沙活動。
近年來,甘南州在不斷防沙治沙中,探索總結出了針對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原沙化綜合治理技術,流動沙丘治理采取“機械沙障固沙+人工種草+封育”模式以及育成草皮全覆蓋模式,中度沙化草原治理采取“封育+人工補播”模式,輕度沙化草原治理采取禁牧封牧輪牧模式,甘南州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甘肅瑪曲草原植被覆蓋度逾98% 有效阻止草場沙化
自2017年至今,甘南州瑪曲縣累計爭取到沙化退化草原鞏固治理和系統修復資金13.4億元以上,經過多年治理、修復,如今瑪曲草原植被覆蓋度達到98.31%,有效阻止草場沙化進程,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詳細] -
黃河流域甘南段治理沙化超百萬畝 逾萬戶游牧民定居
實施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1.45萬戶游牧民實現定居,1670萬畝草原鼠害、135.4萬畝沙化草場和黑土灘、125平方公里小流域得到有效治理。[詳細] -
甘肅省瑪曲縣治沙顯成效 牧民自創“土方法”守護草原
初秋時節,在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黃河沿岸沙化草原綜合治理區內,搖曳的柳樹和碧綠的草地讓黃河兩岸充滿了生機。就在4年前,這片土地還是沙土肆虐、寸草不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