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連山南麓798個“問題圖斑”完成整治,推進礦業權處置
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798個“問題圖斑”全部完成整治、推進自然保護區85宗退出礦業權收尾、推進全省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記者14日從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獲悉,2021年,作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持續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
當日,青海省2022年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在西寧舉行。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廳長、省自然資源總督察楊汝坤表示,2021年,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充分發揮木里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會同兩市兩州10個縣著重開展了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798個“問題圖斑”分類整治,已全部完成整治,建立了6項工作機制,進一步鞏固提升綜合整治成效。
與此同時,楊汝坤介紹,青海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相關單位做好木里礦區生態環境整治和種草復綠的基礎上,推進片區內礦業權分類處置。
目前,青海省提出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楊汝坤介紹,青海省完善自然保護地歷史遺留礦業權退出機制,推進自然保護區85宗退出礦業權收尾。
青海省是母親河黃河的發源地。楊汝坤說,2021年,青海省繼續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深化完善黃河青海流域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編制了湟水流域等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實施方案。扎實推進全省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兩年爭取國家專項資金4.19億元,推進實施項目120個,已完成治理51個、面積3.06萬畝。
此外,楊汝坤介紹,青海省制發兩市六州四個砂石開采布局整合優化方案,使砂石開采“多、小、散、亂”向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智能化轉變,全省砂石企業從238家減少到177家,西寧、海東實現大中型砂石礦山開發全過程在線監控,有效保障了重點工程和民生建設對砂石資源的需求。
“作為‘中華水塔’,青海在全國的生態地位重要且獨特,事關國家生態安全與長遠發展。”楊汝坤說,2022年,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完善全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積極爭取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遵循生態系統內在機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冰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堅持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按照突出安全功能、生態功能、兼顧景觀功能的邏輯次序,統籌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木里和江倉礦區實現礦井渣山視頻觀測全覆蓋
2021年,我們建成運行木里鎮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和木里礦區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平臺,木里和江倉礦區視頻觀測點位由6個增至20個,實現礦井渣山全覆蓋。[詳細] -
木里礦區修復:種草復綠取得階段性成效
初冬,再次走進木里礦區江倉1號井,礦坑邊坡、坑底附在地表的披堿草、早熟禾隨風搖擺。極目遠眺,原本綠色的防塵網逐漸被長出的牧草替代,礦區日漸恢復原始的面貌。[詳細] -
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798個生態“圖斑”基本完成整治
青海省在面積達6.31萬平方公里的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系統排查的798個生態問題“圖斑”已完成整治796個,已實現2021年基本完成、大頭落地的目標。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