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源頭生態課傳遞環保理念
圖為老師正給學生上生態課。馬銘言 攝
學生身披潔白哈達模仿長江源頭雪山,藍色布條鋪在地面當作長江及其支流……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吉尕小學,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基地內一堂生動形象的生態環保課正在開展。
治多縣地處三江源核心區,生態地位重要。近年來,當地積極開展生態教育。
2018年開始,環保課正式列入吉尕小學的課程表。從三年級開始,學生一周上一次課。學生們用的課本《我家住在三江源》,分為“三江源——我的家”“我們身邊的生靈”“我們與大自然”三部分篇目。
圖為學生展示用牛糞和牛毛制作的牦牛擺件。馬銘言 攝
“從學校草地到牧民的草場,再到縣域內的河流處……學生們實地觀察動植物,并清理遺留的垃圾。還通過標本采集、生態觀測等,充分感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吉尕小學生態課教師鬧布智美說。
為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生態教育,學校還會邀請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為同學們上生態保護課。學生也通過繪畫、攝影等活動表達對家鄉的熱愛。
“從課堂到課外,經過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學生們的環保理念不斷提高,漸漸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鬧布智美說。
圖為學生用塑料廢品兌換學習用品。馬銘言 攝
羅松才丁是學校的一名“環保小衛士”,看到沒有關好的水龍頭,會立刻跑過去關好;看見有人隨手扔垃圾時,會馬上撿起來,常對家里人和同學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我應該為保護環境做一點事,使校園更美麗,使家鄉更美麗。”羅松才丁說。
除開展環保教育,學校還設立“垃圾淘寶店”,用積分制的方法讓孩子們可以定期用可回收垃圾換購學習用品、體育用具、玩具等,激發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六年級一班的拉毛卓瑪用積攢的積分換購了一些鉛筆、本子等學習用品。
圖為學生在生態課堂上觀賞生態照片。馬銘言 攝
“這些自行車、房子、小推車等擺件,都是和同學們一起用撿拾的廢紙、廢鐵垃圾制作的,這個牦牛是用牛糞和牛毛制作的。”拉毛卓瑪說,開展戶外環保活動時,我們常在腰間系一條繩索,把撿拾的瓶子別在腰間,這樣可以撿更多的瓶子。
鬧布智美說:“我來自索加鄉,那里是杰桑·索南達杰的故鄉,他的環保精神激勵著我,現在帶著孩子們一起了解環境,保護環境,不僅是熱愛,還是責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長江源頭生態課傳遞環保理念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地處三江源核心區,生態地位重要。近年來,當地積極開展生態教育。[詳細] -
在青海省治多縣上一堂草原生態課
7月,走進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加吉博洛鎮吉尕小學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基地,教室淡綠色的墻面清新、自然。在這里記者和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環保課。[詳細] -
長江源頭“生態課”:回歸大自然 溯源故土親情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海拔近4700米的索加鄉,頭頂天空湛藍,呼嘯的風吹得人睜不開眼,但索加鄉寄宿小學的校園里未見一片被刮起的紙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