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現赤頸鶇
圖為胡兀鷲。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記者5日從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獲悉,受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委托,該公司日前在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鳥類調查,首次發現赤頸鶇。
圖為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現赤頸鶇。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圖為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青海省玉樹市隆寶鎮境內,保護區總面積達100平方公里。該保護區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擁有典型的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是青海省建立的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首個黑頸鶴繁殖保護地。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更多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也在隆寶棲息繁衍。
圖為黑頸鶴。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圖為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角。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據介紹,此次調查共記錄到鳥類44種8000余只,隸屬11目22科。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4種,分別為黑頸鶴、胡兀鷲、草原雕、獵隼;國家Ⅱ級保護動物6種,分別為蓑羽鶴、灰鶴、高山兀鷲、大鵟、縱紋腹小鸮、紅隼;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2種、易危1種、近危3種、無危37種。
圖為蓑羽鶴。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圖為黑頸鶴與灰鶴。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4月開始,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匯集了上游冰川融水和淺層地表水,具有開闊處似湖泊、蜿蜒處似河流、外圍區似沼澤的多元濕地斑塊,湖心裸露灘地、湖岸草洲密集,春夏季水位上漲形成“草洲微露,一片海子”的水禽宜居地,為斑頭雁、黑頸鶴及早期繁殖的雁鴨類提供營巢避敵、繁殖棲息的良好場所和充足的覓食空間。此次調查共記錄斑頭雁6000余只,黑頸鶴153種,其中有3對已開始孵化。
圖為斑頭雁。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圖為鳳頭。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此外,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現赤頸鶇。赤頸鶇屬雀形目鶇科鳥類,是中等體型的暖褐色鶇,腹部及臀白色,上體、翼及尾全褐。雄鳥頭及喉近灰,上體灰褐色,眉紋、頸側、喉及胸紅褐色,雌鳥似雄鳥,但頭褐色,喉偏白色,栗紅色部分較淺且喉部具黑色縱紋。虹膜-褐色;嘴-黃色,尖端黑色;腳-近褐。此次調查共記錄5只赤頸鶇,棲息于隆寶湖周邊的草地。目前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增加到17目39科135種。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蘊藏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高原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罕見!“鳥中大熊貓”黑鸛現身祁連山國家公園
近日,有攝影師在祁連山國家公園亂海子濕地拍攝記錄到4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它們時而低頭覓食、時而展翅飛翔。[詳細] -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增加到134種
日前,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駐站監測人員協同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員環湖監測時,遠距離發現一只體型偏大的鷸,最終確認為白腰杓鷸。[詳細] -
柴達木盆地可魯克湖-托素湖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增至143種
記者11日從青海可魯克湖-托素湖自然保護區服務中心獲悉,地處柴達木盆地的可魯克湖-托素湖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增至143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