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柳河畔感受生命的律動
一躍而起,逆流而上。祁國彪 攝
六月的青海湖畔,水波浩渺,祥和的藏城剛察碧草如茵,美麗的“湟魚家園”水鳥翔集。在草原最美的時節,第十五屆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暨觀魚節活動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拉開帷幕。
6月18日,剛察縣沙柳河清澈見底,棕頭鷗、鸕鶿等水鳥時而飛躍、時而游在河面,這一幅生機而靈動的畫面,吸引了眾多群眾駐足拍攝。
放流開始后,大家排著整齊的隊伍,小心翼翼地將一尾尾活蹦亂跳的裸鯉通過放流臺放進了沙柳河中。來自甘肅的游客李林富告訴記者:“很幸運能夠參與此次活動,可以為保護青海湖生態環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剛察縣域內人工增殖放流2000萬尾,其中,6月6日全國放魚日當天投放魚苗100萬余尾,本次放流節期間再投放魚苗100萬余尾,剩余1800萬尾計劃隨后逐步投放。”剛察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長李秀說,“為解決湟魚洄游枯水發生擱淺死亡的問題,我們專門制定了‘應急預案’,以此壓實裸鯉保護鄉鎮屬地責任和封湖育魚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保護責任,提高湟魚成活率。”
青海湖生態系統的核心是湟魚(裸鯉),保護湟魚既關系到對青海湖流域“水-鳥-魚-草地”生態鏈和生物多樣性的維系和修復,也關系到青海湖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經過多年的保護,如今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10.85萬噸,是保護初期的42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性循環生態系統正在形成。
每年六至八月,裸鯉溯流而上,形成了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壯觀景象。同時,成千上萬的棕頭鷗、漁鷗、鸕鶿翱翔穿梭于湖面,演繹著魚鳥共生的美麗畫卷。
“今后,剛察縣將持續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擔負起保護青海湖裸鯉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美麗青海湖重任,全力提升魚鳥天堂、藏城剛察的美譽度,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剛察良好形象。”剛察縣委副書記麻葉拉說。
在現場的青海湖裸鯉保護志愿者顯得格外忙碌,一邊維持秩序,一邊向群眾發放生態保護的小冊子,給大家講解裸鯉的相關知識……
廣場上,青海湖裸鯉保護志愿者代表整齊站立,莊嚴宣誓:“躬身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不移做‘中華水塔’守護人的殷切囑托,珍視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積極參與高原精靈——青海湖裸鯉保護與救護宣傳工作……”錚錚誓言擲地有聲,這是他們保護青海湖的堅定決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中華水塔”連續19年增殖放流珍稀魚類維系高原水體生態
青海省連續19年開展青海湖裸鯉等珍稀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放流規模從最初的300萬尾增長到2021年的2000萬尾以上,累計放流各類魚類1.9億尾,有效促進了魚類資源的恢復。[詳細] -
瀕危物種青海湖裸鯉恢復到10.85萬噸 是保護初期42倍
我們全力推動漁業資源恢復和保護工作,青海湖裸鯉資源量恢復到10.85萬噸,是保護初期的42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性循環生態系統正在形成。[詳細] -
“水-鳥-魚”系統保護,青海湖生態持續向好
一尾尾青海湖裸鯉被民眾小心翼翼地從裝滿魚苗的盆中放流至沙柳河中,小魚在清澈見底的河水中逆流而上,青海湖的重要補給河流之一——沙柳河中呈現出“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壯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