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綻放“石榴花”
多彩的民族服裝、婀娜的舞姿,歡快的樂曲……10月31日上午,雨城區下沉式廣場熱鬧歡騰,康藏路社區在此舉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社區居民穿著各民族服裝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歡樂的氣氛感染著每一個過路人。
河北街道康藏路社區是一個“老”社區,國道318線穿境而過。曾經是通往康定、西藏的必經之路,“康藏路”一名由此而來。有藏、回、土家等17個少數民族聚居在此,人數達237人。
“社區是居民的家,要讓每一個居民都感受到家的溫暖。”康藏路社區黨委副書記李婭說,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共話團結 傳播民族政策
“妹妹,我來弄社保認證,你幫我看看對不對。”10月25日,社區居民扎西向社區工作人員咨詢。
扎西已經70歲,每季度都要進行社保認證。“我一個人在家,不會操作手機,每次認證習慣到社區來。”扎西說,社區工作人員很熱心,每次不僅幫他認證好信息,還會提醒他一些社區最近正在辦理的事項,問他有沒有其他需要一并辦理的事情。
《四川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指南》是李婭辦公桌上的重要書籍,內容涵蓋了少數民族就醫、就學、就業各個方面。每當有少數民族居民來咨詢,他們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社區居民以老年人為主,光看書好多政策理解困難,為此,社區聘請兩位文化水平較高的藏族居民當顧問。”李婭說,他們理解能力強,又善于用民族語言溝通,大大提高了社區民族工作的能力。
尼瑪卓瑪是顧問之一,她原本居住在西藏,因丈夫是雅安人,2008年退休后在康藏路社區定居。
社區居住的少數民族中,藏族占了多數。在和大家接觸中,尼瑪卓瑪發現一些藏族老人對少數民族政策一知半解。“不清楚政策,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我把政策講解給大家,幫助大家辦事。”面對同胞有困惑,熱心的尼瑪卓瑪總會上前幫助,教會大家解決問題的方法,時間一長,來向她咨詢的居民就多了起來。
2020年的一天,社區找到尼瑪卓瑪,想聘請她做民族團結顧問。“我很激動,又有點擔心自己做不好。”尼瑪卓瑪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雖然很糾結,我還是答應了,自己不懂的可以學習。”
尼瑪卓瑪成了民族團結顧問,每逢社區有活動,她都會參加。只要有機會,她就會給大家宣講民族團結政策,平日里有人找到她,她也不厭其煩地給大家講解。
“少數民族同胞在辦理居住證、經營證照時,比起社區工作人員,民族團結顧問和他們溝通更容易理解。”社區黨委書記馬紅說。
共建舞臺 傳承民族文化
與尼瑪卓瑪一樣,61歲的熊雄不僅是社區一名民族團結顧問,同時他還是社區老年大學鍋莊班的老師。
10月31日下午,是康藏路社區幸福里老年大學鍋莊班的上課時間。本學期熊雄班里有40個學生,且大多數都是漢族人。“跳鍋莊是我們藏族人的傳統,但是它深受各族人民喜愛,甚至外國人都很喜歡。”談起鍋莊,熊雄臉上滿是自豪。
“這個動作,代表著騎馬揮鞭,大家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要想象自己騎著駿馬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上。”熊雄一邊做起示范動作,一邊講解。
“鍋莊課是每周一下午,每節課一個半小時。”只要天氣晴好,熊雄就會把學員們組織到壩子里,那里比教室寬敞,跳起來也更有意思。
“熊老師教得很細心,大家都很喜歡這門課程。”李婭說,“現在不僅僅是康藏路社區的居民,其他社區也有老人來我們這里報名,就想和熊老師學習跳鍋莊。”
李婭介紹,熊雄是一位甘孜州的退休干部,對鍋莊充滿熱愛。退休后,熊雄到過多個城市居住,最后選擇定居雅安。“雅安優越的生態環境很適宜‘養老’。而且康藏路社區藏族同胞多,我生活在這里很愉快。”熊雄講述自己選擇在雅安居住的理由。
在這里,他組建了一支“西康木雅鍋莊隊”,每天教大家跳鍋莊,還會組織人員參加比賽。
“熊老師,我想請你去我們老年大學當老師,就教大家跳鍋莊。”
“好啊!”
2020年3月,康藏路社區老年大學鍋莊班開班了。報名消息一傳出,鍋莊班的名額立刻就滿了。看見大家如此熱情,熊雄上課時候更帶勁了。“本來這學期是學兩個鍋莊,但是我看大家那么熱情,就增加了兩個,課時也增加了。只要愿意,大家天天都可以一起跳。”熊雄越說越開心。
在熊雄眼中,鍋莊是最具有藏族特色的舞蹈之一。“舞蹈中每一個動作都是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跳舞的時候,音樂、節奏、表情、動作全融入一體,像是回到了家鄉。”熊雄說,看到那么多漢族同胞熱愛鍋莊,他的心里總有一股熱忱。“教好鍋莊,就是對我們藏族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民族共建 創建和諧社區
“康藏路社區就是我的家。在這里我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無論是漢族、藏族、回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只要是居住在康藏路社區的居民相信都會對這句話有著認同感。
2022年6月1日,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這一天一大早,康藏路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居民們就忙活起來。
端午詩詞誦讀、包粽子比賽、猜謎語、品粽子……康藏路社區新安巷大院里,早早得知消息的社區居民都來到活動現場,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體驗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社區每逢傳統節日都會開展活動,各個民族的居民都有參加,大家一起領略中華傳統魅力。”尼瑪卓瑪一直以來都被社區工作人員親切地稱作“尼瑪老師”,前些年里,每逢春節,她總會參加社區組織的春節活動,贈送社區居民自己手寫的春聯。直到近年逐漸上了年紀才退出這項活動,但每當談到社區,尼瑪老師依舊對這些活動贊不絕口。
如果說開展活動能夠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生活,那么這些年來社區的變化則更加實在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比起以前,環境好太多了。”談起社區的改變,尼瑪卓瑪臉上又揚起了笑容。“我剛到這里時,氛圍和環境都不如現在好,是大家共同努力創造了現在的和諧環境。”
道路寬了,路燈多了,路面干凈了,社區居民素質提高了……社區的一點一滴變化,讓尼瑪卓瑪居住舒適感得到提升。
“小區旱廁全部被改造了,過去夏天難聞的味道消失了。”新安巷150號大院的居民李飛提起大院的變化就很開心。在大院里有一處公廁,過去要想上廁所,得繞過圍墻后面一片雜草叢生的空地。廁所里沒水,里面漆黑一片,而且積水嚴重,管道堵塞,糞便堆積。2019年6月大院旱廁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將公共廁所重新改造,樓梯間的旱廁也一并翻新接通了水電。
困擾大院居民多年的問題從根本上得到了解決,笑容也重新回到了大家臉上。
“旱廁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危房舊房改造……這些年我住在這里,看到康藏路社區越來越好,大家越來越幸福,我的心里也高興得不得了。”尼瑪卓瑪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雪山上的守望者:長期遠離親人,一周兩餐吃變質蔬菜
“雖然這里的生活遠比不上城區方便和精彩,但是能為藏區人民服務、守護藏區安寧,守好寶興縣北門‘出入關’,筑牢寶興治安‘護城河’,所有的平淡堅苦都是值得的。”民警胡偉說。[詳細] -
藏家女拍紀錄片 把藏鄉的變化留在影像里
雅安市寶興縣夾金山下磽磧藏族鄉,青衣江從這里發源,蜿蜒經過澤根村后一路向東,安卡曼的家就在村子的公路邊上。今年33歲的安卡曼,和丈夫一起在家鄉經營藏家樂,發展特色旅游,搞特種養殖已有了十多個年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