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流域分布猛禽和食肉目獸類44種
11月24日,記者從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獲悉,最新數據顯示,青海湖流域共分布猛禽和食肉目獸類44種。
據介紹,日前,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邀請青海大學、青海師范大學、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青海省國家公園科研監測評估中心、青海省西寧野生動物園相關專家,采用線上會議的方式,組織召開了2021年第一批林業改革發展資金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二標段——青海湖流域濕地野生動物天敵物種監測項目(以下簡稱《項目》)專家驗收會。
本《項目》完成了青海湖流域濕地天敵物種本底調查和監測,明確了流域濕地天敵的種類、分布和種群規模,建立了青海湖流域濕地天敵物種名錄和數據庫;評估了青海湖流域濕地主要天敵物種猛禽和食肉目獸類的優勢種及其適宜棲息地,繪制了青海湖流域濕地優勢天敵物種分布圖,估算種群密度及數量;拍攝了流域濕地天敵物種照片500余張,視頻資料超過100分鐘。
結合本《項目》野外調查監測和文獻資料,青海湖流域共分布猛禽和食肉目獸類44種,隸屬于2綱4目8科28屬;此次調查監測中共發現猛禽和食肉目獸類16種,隸屬于2綱4目7科12屬,野外調查種數占當地天敵物種總種數的36.36%。按分類階元分析當地天敵物種組成分析,綱水平上,鳥綱猛禽共28種,占青海湖流域濕地野生動物天敵物種總數的63.64%;其余16種為哺乳綱物種。目水平上,鷹形目鳥類最多(20種),占天敵物種總數的45.45%;其次為食肉目獸類(16種),占天敵物種總數的36.36%。科水平上,鷹科鳥類最多(19種),占天敵物種總數的43.18%;其次為隼科鳥類以及貓科、犬科、鼬科獸類(各5種),均占天敵物種總數的11.36%。屬水平上,隼屬鳥類最多(5種),占天敵物種總數的11.36%;其次為鵟屬鳥類(4種),占天敵物種總數的9.09%。
與會專家在充分聽取匯報和查閱資料的基礎上,對《項目》進行了認真審查和質詢討論,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本《項目》通過監測調查分析,充分掌握了青海湖流域濕地天敵物種的種群數量、資源現狀及分布,對今后正確評價青海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果和科學決策,把握青海湖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現狀,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在青海湖流域全部44種天敵物種中,IUCN紅色名錄評估的受威脅(易危、瀕危、極危)物種共7種,包括瀕危物種4種,易危物種3種;另有近危物種4種。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評估的受威脅物種共17種,包括極危物種1種,瀕危物種8種,易危物種8種;另有近危物種19種。該區域天敵物種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1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29種,其中共有14種在本項目的野外調查監測中被發現和記錄,包括4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10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家“三有”野生動物共9種;列入CITES附錄的共39種,其中5種被列入附錄Ⅰ,31種被列入附錄Ⅱ,3種被列入附錄Ⅲ。調查中發現中國特有種1種(荒漠貓)。(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衛星鳥瞰青海:沙化治理明顯,青海湖如藍寶石
青海是中國生態大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三江源,北部是祁連山,東北部是青海湖,西部是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詳細] -
青海湖秋季遷徙水鳥數量超23萬只創新高
于9月16日至21日開展的青海湖水鳥秋季遷徙期監測巡護共監測到水鳥39種、23.3萬余只,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2%,創下自2007年青海湖水鳥秋季遷徙期規范化監測以來秋季遷徙水鳥數量新高。[詳細] -
“草河湖魚鳥”和諧共生 繪就青海湖綠色生態畫卷
2021年統計顯示,青海湖流域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5.28萬畝,草原植被綜合覆蓋率達72.38%,水體面積達4625.6平方公里,濕地保護率達69%,水質狀況為優的比例達10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