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西藏進行民主改革開始建立社會主義新稅制的探索,1980年中央召開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暫免征農業稅、牧業稅,1994年西藏同全國一道開展分稅制改革,2016年,西藏全面推進地方稅制改革實行營改增,近幾年,西藏大規模實施減稅降費。一直以來,西藏稅務部門始終聚焦“為國聚財、為民收稅”主業,不斷增強組織收入能力,加強對重大戰略、重要任務、重點改革的支持,有效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數據顯示,西藏市場主體從西藏和平解放前幾乎為零到各類市場主體蓬勃發展。1983年,全區有記載的涉稅市場主體為0.59萬戶,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涉稅市場主體達到1.95萬戶,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區涉稅市場主體達到25.8萬戶。
“放管服”改革 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一直以來,西藏稅務部門以納稅人、繳費人獲得感為基點,開拓思路創新服務舉措、加大力度優化服務流程、全心全意減輕納稅人負擔、營造公平公正競爭的稅收秩序,推動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用“簡化”換取“增速”。西藏先后取消60項稅務證明事項,對符合規定的增值稅納稅人年申報增值稅次數由12次簡并為4次;推行納稅人“承諾制”“容缺辦理”等措施,實現95%以上優惠事項“免備案”,讓辦稅資料更薄、辦稅流程更簡。
——從“管理”向“治理”轉變。依托稅收大數據和智能監控預警,西藏積極構建“信用風險”新型動態監管機制;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深化信息化戰法運用,提高依法打擊涉稅違法行為精度,維護公平公正的稅收秩序。
——從“優服務”走向“高品質”。西藏深化“12366”納稅熱線服務,建成“納稅人繳費人之家”,打造稅費支持中心,全天候、多功能、優質化地提供咨詢服務。
減稅降費 持續引鳳筑巢
“稅務部門的服務又快又好,總是能把政策的‘及時雨’送到我們所需之處,2020年,我們已經享受了115.95萬元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提起減稅降費對企業的扶持力度,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朱祖榮贊不絕口。
自我國大規模實行減稅降費至今,西藏減稅降費規模累計達1058.96億元,減稅降費總額占同期組織收入總額的52%,減免幅度達34.21%。
“去年,企業就享受到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17.5萬余元,有了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生產中,助力傳統佳釀走出高原、走向世界。”藏緣青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管新飛對稅務部門支持和保護市場主體采取的行動及取得的成效頗有感觸。
昌都市洛隆縣洛宗特色產品開發公司是一家經營糌粑類食品的特色企業。西藏稅務部門為助力企業繼續發展壯大,安排專人對接,深入企業內部進行走訪,了解企業需求。在實際工作中為其解決了農產品收購發票開具、農產品收購賬務處理、進項稅額抵扣等涉稅事務上的弱項與不足。該公司負責人介紹,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輕了負擔,目前已累計減免超過120萬元。
搭乘著稅收優惠的“列車”,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走上了創業致富的道路。稅收優惠的正向激勵效應切實增強了西藏經濟發展韌性。
信息化發展 提升稅收征管效率
近日,正在拉薩市經濟開發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辦理業務的小微企業負責人羅丹高興地說:“以前都是在辦稅大廳排隊辦稅,如今足不出戶就能申報了,偶爾來辦稅大廳辦理涉稅業務也不用排隊等待了,這是我感覺最大的變化。”
從“排長隊”到“不見面”的電子智能服務,從“多頭跑”到“最多跑一次”。 一直以來,西藏稅務部門堅定不移走科技興稅之路,緊跟全國稅收信息化建設步伐,極大地提高了稅收征管效能。
2001年,西藏稅務系統建成高速、穩定的局域網絡,實現稅務總局、自治區稅務局、市(地)稅務局三級聯網。
2006年,開發“綜合征管系統”,實現稅務機關、業務人員、基層業務、業務環節的全面覆蓋,提高系統的一體化水平。
“十三五”時期,稅務信息“天路”在雪域高原架起并不斷升級完善,為穩步提高稅費服務保障能力提供支撐。
新一代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切實改變了西藏辦稅繳費模式,實現辦稅繳費從“跑馬路”到“走網路”,使信息化辦稅水平與全國同步。
下一步,西藏稅務部門將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精確執法、精細服務、精準監管、精誠共治,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