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采訪之初,全國人大代表扎西江村向記者描述了一個美好的畫面:兩層小樓,通水、通電,廁所入戶,外出有油路,家里有網絡。
這個“跟城里的別墅一樣”的地方,就是扎西江村所在的山南市隆子縣斗玉珞巴民族鄉邊境小康村的真實寫照。
截至2021年底,全區624個邊境小康村全部建成,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鎮,實現村村通郵,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保障,邊境村莊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
有了黨和政府的這些好政策,邊境群眾參與固邊興邊富民的熱情倍增、干勁十足。
2021年4月,扎西江村從山南市瓊結縣調任隆子縣斗玉珞巴民族鄉任鄉長,在經過考察后提出了村民義務巡邊、義務投勞的想法,得到了鄉親們的大力支持。“政府給了我們最大程度的支持,比如政策性補貼、提供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方方面面的政策都為生產生活提供了良好保障,我們實現了安居樂業,就要安心做‘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邊境群眾的話讓扎西江村極為觸動。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扎西江村覺得自己更應該為邊境地區的發展出謀劃策。他積極參加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全國人大代表強邊固邊專題調研,走訪邊境群眾,深入了解掌握邊境建設、群眾生產生活、固邊戍邊等方面的情況和存在的困難問題,并針對西藏邊境線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現狀,提出在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十四五”規劃中,重點加強對西藏邊境建設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扎西江村不僅自己呼吁,更是帶著斗玉珞巴民族鄉的群眾熱火朝天地干起來。從參加此次全國兩會攜帶的行李箱里,扎西江村拿出了兩罐包裝精美的犀鳥茶——這是斗玉珞巴民族鄉特有的茶葉,具有多種藥用功效,目前以合作社形式種植、制作,為參與群眾增收12萬余元。
扎西江村說,專程把犀鳥茶帶到全國兩會,就是想讓更多人了解斗玉珞巴民族鄉,向區內外企業推介犀鳥茶,為未來發展謀更多路子。
“今年,在隆子縣的支持下,我們還準備開設15間家庭旅館,讓更多人體驗斗玉珞巴民族鄉的風土民情,來看看邊境鄉村的美麗和變化,同時,也帶動村民通過旅游業增收致富。”扎西江村說。
截至2021年底,斗玉珞巴民族鄉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83元,同比增長16.6%,初步建成了黑木耳種植基地、藏香豬養殖合作社、綠色苗圃種植合作社等產業項目,帶動群眾增收作用初步顯現。
像斗玉珞巴民族鄉這樣的邊境鄉,一步一個腳印地富起來、美起來,點亮了西藏邊境線,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守護著每一寸國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