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來的65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彈指一揮間。然而,它留給雪域高原的記憶,卻是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
65年的奮斗歷程中,高原兒女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在偉大祖國溫暖懷抱中直面困難挑戰,共同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瞬間,把貧窮落后的舊西藏建設成了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
翻身農奴唱新歌
位于山南市乃東區的克松社區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65年前,這里的443位翻身農奴分到了祖祖輩輩盼望的土地,獲得了彌足珍貴的自由。大家奔走相告:“貴族的太陽落下去了,我們的太陽升起來了!”
把目光從克松社區投向全區,一切由此啟程,一切因此壯闊。民主改革后,黨中央從國家發展戰略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在每個重要和關鍵的歷史節點對西藏工作進行研究和謀劃,從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對西藏推出了一個又一個促進發展穩定的有力舉措——建起一座座城市,開辦一個個工廠,修起一條條公路,種出一排排綠蔭……古老的土地被重新喚醒,煥發出蓬勃的朝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親切關懷西藏人民,為做好西藏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攬西藏工作全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堅定不移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真抓實干、攻堅克難,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一組組數據讓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光陰故事”更具吸引力——1959年,西藏的生產總值僅為1.74億元,人均142元;2023年,全區生產總值超230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和2萬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今日之西藏,經濟建設快馬加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口袋越來越鼓,住的房子越來越好,掃碼就能買東西,坐上動車就能去旅行……曾經心心念念的美好生活,伴隨著經濟實力與日俱增,一步步成為現實。
幸福生活甜如蜜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西藏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全國人大代表、那曲市巴青縣江綿鄉坡榮塘村黨支部書記其德把“高原好鍋”的故事帶到了北京,讓世界人民品嘗到雪域兒女甜蜜生活的幸福滋味。
2022年初,為改善各族群眾的烹飪體驗,自治區將“群眾期盼”轉化為“政府行動”,從政策制定到研究開發、推廣應用,在全區引發了一場“炊具革命”。
這是西藏聚焦民生小事辦成暖心實事各項舉措中的一朵浪花。從解放西藏的那天起,各級黨委、政府就把西藏民生保障工作放在極端重要位置抓小抓細抓實抓好,群眾生活越過越好。
——舊西藏沒有現代工業,如今,西藏已初步形成了以優勢礦產業、建材業、民族手工業、藏醫藥業為支柱,包括電力、農畜產品加工、飲食品加工制造等在內的富有西藏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
——舊西藏沒有一條公路,如今,以公路建設為重點,航空、鐵路、管道運輸協調發展,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縣縣通公路、縣縣通光纜、鄉鄉通電話;
——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醫療衛生機構,現在,西藏已經形成了藏、中、西醫結合的衛生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并逐步建立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
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自治區出臺居民增收“16條”;農牧民轉移就業64.7萬人、勞務收入65.6億元;應屆高校畢業生區外就業3605人,創歷史新高;(下轉第二版)(緊接第一版) 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新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2個;包蟲病應治盡治,大骨節病愿治盡治;基本醫保率先實現省級統籌;體育健兒獲得重大賽事獎牌109枚;西藏美術館、大劇院投入使用,文化惠民活動深入開展……
成績背后映出一張張笑臉,見證著“半個多世紀西藏的歷史性巨變”——民生是出發點和落腳點,現在的西藏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人民幸福指數最高的時期。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來的65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彈指一揮間。然而,它留給雪域高原的記憶,卻是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
65年的奮斗歷程中,高原兒女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在偉大祖國溫暖懷抱中直面困難挑戰,共同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瞬間,把貧窮落后的舊西藏建設成了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
翻身農奴唱新歌
位于山南市乃東區的克松社區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65年前,這里的443位翻身農奴分到了祖祖輩輩盼望的土地,獲得了彌足珍貴的自由。大家奔走相告:“貴族的太陽落下去了,我們的太陽升起來了!”
把目光從克松社區投向全區,一切由此啟程,一切因此壯闊。民主改革后,黨中央從國家發展戰略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在每個重要和關鍵的歷史節點對西藏工作進行研究和謀劃,從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對西藏推出了一個又一個促進發展穩定的有力舉措——建起一座座城市,開辦一個個工廠,修起一條條公路,種出一排排綠蔭……古老的土地被重新喚醒,煥發出蓬勃的朝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親切關懷西藏人民,為做好西藏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攬西藏工作全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堅定不移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真抓實干、攻堅克難,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一組組數據讓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光陰故事”更具吸引力——1959年,西藏的生產總值僅為1.74億元,人均142元;2023年,全區生產總值超230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和2萬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今日之西藏,經濟建設快馬加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口袋越來越鼓,住的房子越來越好,掃碼就能買東西,坐上動車就能去旅行……曾經心心念念的美好生活,伴隨著經濟實力與日俱增,一步步成為現實。
幸福生活甜如蜜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西藏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全國人大代表、那曲市巴青縣江綿鄉坡榮塘村黨支部書記其德把“高原好鍋”的故事帶到了北京,讓世界人民品嘗到雪域兒女甜蜜生活的幸福滋味。
2022年初,為改善各族群眾的烹飪體驗,自治區將“群眾期盼”轉化為“政府行動”,從政策制定到研究開發、推廣應用,在全區引發了一場“炊具革命”。
這是西藏聚焦民生小事辦成暖心實事各項舉措中的一朵浪花。從解放西藏的那天起,各級黨委、政府就把西藏民生保障工作放在極端重要位置抓小抓細抓實抓好,群眾生活越過越好。
——舊西藏沒有現代工業,如今,西藏已初步形成了以優勢礦產業、建材業、民族手工業、藏醫藥業為支柱,包括電力、農畜產品加工、飲食品加工制造等在內的富有西藏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
——舊西藏沒有一條公路,如今,以公路建設為重點,航空、鐵路、管道運輸協調發展,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縣縣通公路、縣縣通光纜、鄉鄉通電話;
——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醫療衛生機構,現在,西藏已經形成了藏、中、西醫結合的衛生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并逐步建立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
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自治區出臺居民增收“16條”;農牧民轉移就業64.7萬人、勞務收入65.6億元;應屆高校畢業生區外就業3605人,創歷史新高;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建設,新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2個;包蟲病應治盡治,大骨節病愿治盡治;基本醫保率先實現省級統籌;體育健兒獲得重大賽事獎牌109枚;西藏美術館、大劇院投入使用,文化惠民活動深入開展……
成績背后映出一張張笑臉,見證著“半個多世紀西藏的歷史性巨變”——民生是出發點和落腳點,現在的西藏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人民幸福指數最高的時期。
奮斗耕耘新生活
“愿今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愿祖國強大,人民幸福。”伴隨著犁地機的“突突”聲,平整的土地被犁出一道道壟溝,拉薩市達孜區塔杰鄉塔杰村村民索朗次仁在春耕中許下心愿。
“我們現在的好生活是黨給的,我們腳下的土地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土地。不光是我們,就連我們的下一代都知道要堅決守護國家的領土。”林芝市察隅縣上察隅鎮松林村村民、巡邊員次旺卓瑪每天的任務就是用腳丈量這片土地。
經過民主改革,西藏各族人民早已成為國家的主人;沐浴著黨的陽光,全區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勇毅前行,守護好神圣國土、建設好幸福家園。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用實干創造新的更好的歷史。2023年12月,自治區黨委在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上,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擘畫出全年發展路線圖:
——堅持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持續擴大經濟規模、提升發展質量、優化生產力布局,確保西藏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行穩致遠;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局部和全局、重點和一般、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關系,確保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用好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重要方法論,科學處理好穩和進的關系,準確把握好立和破的順序,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實踐已經證明:西藏每一次應對挑戰的奮起,必會書寫彪炳千秋、利澤萬代的歷史功績!
未來,實踐還將證明:只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西藏必將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再繪一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
“愿今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愿祖國強大,人民幸福。”伴隨著犁地機的“突突”聲,平整的土地被犁出一道道壟溝,拉薩市達孜區塔杰鄉塔杰村村民索朗次仁在春耕中許下心愿。
“我們現在的好生活是黨給的,我們腳下的土地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土地。不光是我們,就連我們的下一代都知道要堅決守護國家的領土。”林芝市察隅縣上察隅鎮松林村村民、巡邊員次旺卓瑪每天的任務就是用腳丈量這片土地。
經過民主改革,西藏各族人民早已成為國家的主人;沐浴著黨的陽光,全區各族兒女團結一心、勇毅前行,守護好神圣國土、建設好幸福家園。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用實干創造新的更好的歷史。2023年12月,自治區黨委在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上,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擘畫出全年發展路線圖:
——堅持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持續擴大經濟規模、提升發展質量、優化生產力布局,確保西藏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行穩致遠;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局部和全局、重點和一般、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關系,確保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用好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重要方法論,科學處理好穩和進的關系,準確把握好立和破的順序,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實踐已經證明:西藏每一次應對挑戰的奮起,必會書寫彪炳千秋、利澤萬代的歷史功績!
未來,實踐還將證明:只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西藏必將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再繪一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