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于我們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要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環境污染綜合治理、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方面采取超常舉措,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是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一 綠色發展觀的實踐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改革開放,著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營造政治上的綠水青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開好局、起好步。”
綠色發展觀是中國現代化發展新階段的實踐訴求。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史的奇跡,但工業化中期,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不平衡、綠色經濟發展不充分、工業化發展速度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矛盾凸顯,這些問題反過來掣肘中國工業化轉型發展。如,城市土地資源配置不合理、城市之間發展不平衡、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加劇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針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充分認識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綠色發展是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范圍內,內嵌綠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通過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共進的新型發展模式,是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的必由之路。
綠色發展觀是解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現實訴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論斷內含著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環境,還要改善民生,實現人民幸福的發展要求,只有平衡而充分的經濟社會發展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何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平衡發展和充分發展?綠色發展方式是必然選擇。綠色發展的實質和核心要義就是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綠色發展觀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經驗教訓反思的必然訴求。中國七十多年的生態文明建設成績斐然,但也存在一些突出性問題。生態文明建設意識滯后、生態環境污染加劇,產業發展協調不夠、生態建設機制不暢,綠色發展缺乏法治保障。綠色發展觀深刻總結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教訓,倡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綠色發展價值目標。綠色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無疑推進了生態文明建設。
綠色發展觀是全球綠色發展實踐的理論訴求。伴隨全球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加劇,人類生存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世界各國開始反思工業文明的發展模式,呼吁加強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尋求新的發展方式,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全球綠色生態環保運動相繼開展。綠色發展觀倡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倡議建立公平的全球生態治理體系,彰顯了中國在國際上的生態責任。
二 綠色發展觀的理論特質
綠色發展觀內容豐富、思想深邃,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質。
人本性與生態性有相統一的理論特質。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這充分體現了綠色發展觀人本性與生態性相統一的理論特質。綠色發展觀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人民群眾視為綠色發展的主體、尺度和最終目的,堅持了唯物史觀人的主體性觀點,充分體現了其以人為本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觀承認自然內在價值屬性,堅持人與自然統一的大系統整體觀,強調人在“人與自然”系統整體中的能動作用和主體地位,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邏輯性與歷史性相統一的理論特質。綠色發展觀遵循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方法和基本原則,展現了邏輯性與歷史性相統一的理論特質。一方面,綠色發展觀的理論進程與生態環境客觀現實相統一。另一方面,綠色發展觀的邏輯進程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相統一。
整體性與協調性相統一的理論特質。綠色發展觀堅持運用系統性、整體性的原則和思維方式,處理綠色發展與其他各方面之間的關系,堅持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系統性觀點,從而實現“人類-自然-社會”的和諧共生與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這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終極價值目標。
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統一的理論特質。綠色發展觀是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為理論基礎、以中國共產黨的歷代領導集體的發展思想為直接理論來源、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為思想源泉、以西方社會發展理論和環境倫理學為合理借鑒的新時代發展觀,因而展現出其思想理論的繼承性特質。
三 綠色發展觀的價值意蘊
綠色發展觀具有高度的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呈現多維價值蘊涵。
理論價值意蘊。(1)綠色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藍天也是幸福”“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這些理念思想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辯證統一關系的現代意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回歸確認和創新發展。(2)綠色發展觀是結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綠色發展實踐,歷經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系統論述關于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理論。綠色發展觀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提倡付諸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制度設計和全民踐行的實踐行動,推動馬克思主義綠色發展觀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實踐價值彰顯。綠色發展觀為推動綠色發展實踐拓寬了視野,彰顯了深刻的實踐價值。(1)為中國綠色發展實踐明確具體路徑。(2)為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助力引航。綠色發展觀是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引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提供理念前提;“以人民為中心”設定價值取向;“山水林田湖草”統籌治理提供方法論指導;“兩山論”“兩型社會”建設是主要著力點;“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供途徑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提供制度保障。(3)為實現美麗中國提供進路。綠色發展觀與建設美麗中國高度契合,實現美麗中國離不開綠色發展的支撐。(4)引領中國走出資本邏輯困境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觀重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平等關系,必將助推中國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世界價值展示。綠色發展觀立意高遠、視界開闊,展示了世界意義的價值魅力。(1)開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境界。(2)為有效化解全球生態危機貢獻中國智慧。(3)為全球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本文來自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18年度課題成果,課題編號SZ2018A006。)
(王丹:大連海事大學深圳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旦知草、王太明:大連海事大學深圳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
積極倡導推廣綠色消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 [詳細] -
華桂宏:推動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針對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的餐飲浪費現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詳細] -
張忠杰:用科技守好糧倉相當于“綠色增產”
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通過采取多種措施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