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山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717億元,同比增長3.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增速超過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強省;進出口總額增長1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近4年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長9.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超額完成能耗“雙控”和煤炭消費壓縮任務,反映出經濟發展質效齊升、結構不斷優化的進階勢頭。面對百年變局、世紀疫情等超預期因素沖擊,山東這份韌性十足的成績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來持續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以深化改革激發動能轉換活力,以擴大開放釋放動能轉換潛力,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積極作為、搶占先機,不斷提升開放的程度、水平、能級和質量。
改革實踐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山東堅持改革推動、開放帶動、創新驅動,以開放促發展、以開放倒逼改革,體制機制活力顯著增強,開放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為進一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山東在開放中堅持多邊貿易體制,吸收優質外商投資,不斷提升對外合作水平。以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中韓自貿區建設為抓手,推動高質量“雙招雙引”,開放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對外貿易增長迅速,2021年貨物進出口總值達29304.1億元,比上年增長32.4%。利用外資量穩質升,2021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64家,實際使用外資215.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9%。新簽千萬美元以上大項目114個,合同額107.3億美元。
以全球化視角配置高端要素資源。山東在開放中營造優良營商環境,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為我所用,快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更好實現創新發展。積極推進雙向開放,持續推進青島上合示范區“四大中心”建設,推動臨沂、膠州設立“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搭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全力打造高端產業融合發展、科技創新合作、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等8個新高地,成功舉辦兩屆儒商大會暨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
以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市場主體活力。山東在改革中探索實踐,特別是在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投資審批制度、“畝產效益”評價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中涌現出一批改革先鋒。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扎實推進,省屬企業通過混改引入社會資本289億元,省屬控股上市公司45家,資產證券化率超60%。不斷培育壯大要素市場,組建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山東產權交易集團有限公司,推進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深入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市場活力不斷釋放,2021年,各類市場主體達到1328萬戶,同比增長12%,2017年以來年均增長100多萬戶。
融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
山東作為東聯日韓、西通歐亞的北方第一人口大省、經濟大省,促進南北區域協調發展、服務全國發展大局的意義和作用越來越凸顯。《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對未來一個時期山東發展作出重要部署。山東要進一步激發改革開放的潛能、活力和紅利,贏得主動。
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經濟發展新動能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為支撐,如何更好獲取并利用新型生產要素,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綠色低碳、創新發展競爭中的新戰場。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立足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發力,以全球化視角謀劃資源要素、產業融合和市場需求。山東一方面要引資引技引智并舉,另一方面要優化對外投資方式,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促進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支持,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更好參與亞太地區創新增長、合作共贏。亞太地區是全球經濟核心區之一和我國對外經貿主要合作區域。今年一季度我國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14個成員國貿易總量中,與日本、韓國貿易量占40%。山東是日韓在我國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經貿合作具有堅實基礎,山東應高起點、高標準、高效能推動RCEP落地實施,在對接RCEP規則過程中倒逼競爭政策、知識產權和政府透明度等領域改革升級,打造更優制度性營商環境,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構建開放共贏、繁榮共享生態圈。
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要把山東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放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予以考量。通過深度融入亞太地區經濟、技術合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促進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深化綠色低碳技術、裝備等領域國際合作,推動技術、產品走出去,合理調控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率先開展綠色貿易規則銜接,以雙向開放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主動融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發揮好地緣優勢和合作基礎,塑造更高水平開放新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揮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作用,深化與有關國家投資合作。發揮與日韓等東亞國家深度合作優勢,在地方高質量實施RCEP中發揮先行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強化政策引導、鼓勵并指導企業利用好政策紅利,加快探索與成員國合作方協調涉及原產地、服務貿易及電子商務領域關鍵問題,為RCEP后續談判積累地方經驗。在服務貿易、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等領域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創建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打造服務RCEP的標桿樣板。通過破除技術封鎖、相互開放市場等方式,擴大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技術、海洋產業等領域合作,為加強中日韓產業與投資合作搭建新平臺。
推動改革取得更大突破。進一步健全動能轉換的市場化機制,建設高效能服務型政府,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上先行先試,在重化工業轉型、低碳技術供給、綠色發展機制創新上作出示范,建立健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一系列創新性制度安排,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 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 黃勇)
-
建設文化強國,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評論員觀察)
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一個民族的復興,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強大支撐;一個時代的進步,總是以文化的繁榮為鮮明標識。[詳細] -
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新境界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詳細] -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端穩中國糧 科技當自強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視察時強調,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來,山東緊扣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強化科技研發和創新,不斷創新農業生產關鍵技術,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詳細] -
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人民論壇)
2012年12月初,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出京考察,便選擇了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廣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