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目前我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仍面臨調查監測難、價值核算難、經營開發難、交易變現難等問題,迫切需要我們加強探索研究,持續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2022年11月,中央網信辦提出“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計劃”。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要求“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半p化協同”的提出,為我國破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現實困境指明了方向,近年來各試點地區的探索實踐也證明,數字技術能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各環節賦能,打通制約“兩山”轉化的堵點難點。
以數字技術完善生態產品調查監測體系。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用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有助于摸清生態產品構成、數量、質量等底數,為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提供新方法。要依托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健全生態產品動態監測制度,跟蹤掌握生態產品的數量分布、質量等級、功能特點、權益歸屬、保護與開發情況等信息。加快建設開放共享的生態產品信息云平臺。建立健全相關認證認可機制,確保生態產品信息的可信度。加快實現不同地區和部門間各類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和統一發布。加快建設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傳輸網絡與大數據中心,不斷增強生態產品信息的全國流動性。
以數字技術增強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效能。生態產品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如何精準評估生態產品的受益主體、受益范圍,準確核算生態產品的價值量,是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繞不開的問題。要鼓勵各地根據自身特點研發自然資源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將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所涉及的海量資源信息和評估核算模塊錄入信息系統,依托遙感技術、空間高分數據和測繪信息,疊加各類功能圖形信息,形成自然資源資產“一張圖”信息化管理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建設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數字化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系統反映各類生態資源數量、質量、分布、價格、權屬等信息,繪制市域“生態產品價值地圖”,實現各核算地域GEP地塊級精細化動態核算。
以數字技術提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績效。用好數字技術,不僅能夠全面監測與精準核算生態產品的價值,也能夠促進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的協同發展。要依托數字技術推進生態產品供需精準對接。推進以高質量、個性化需求為導向的預定種植、社區直銷等產銷對接模式。積極探索生態農業數字化發展模式。建設數字化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示范基地,推廣農田智能檢測、養殖環境檢測、設施精準控制等數字化農業技術。積極拓展生態文旅數字化發展模式。加快推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推進智慧旅游、智慧康養、智慧養老等新業態發展。挖掘生態產品的文化資源,打造數字內容產業鏈,培育數字文創產業。
以數字技術推動生態產品交易市場建設。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離不開交易平臺的建設,而交易平臺的數字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要推廣數字化“兩山銀行”模式,推動省域生態資源統一規劃、統一收儲、統一開發,著力解決生態資源和生態產品抵押變現難問題,逐步實現生態資源信息化管理平臺與交易平臺的嵌套管理。創新探索“大數據+綠色金融”模式。構建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的集成方陣,建立綠色評級公共數據庫,鼓勵金融機構建立企業綠色評級模型,為投資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篩選符合投資要求的綠色企業或項目。依托數字技術打造碳匯數字化交易平臺,用碳匯數據落實碳標簽推廣、碳技術成果轉化和節能降耗政策,推動形成碳匯產業聚集效應。
(作者:方潔 嚴飛,分別系湖北經濟學院院長、碳排放權交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院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評論員觀察)
數字技術的介入為生態治理全流程提供支撐,讓精準識別、實時追蹤環境數據成為常態,讓及時研判、系統解決生態問題成為現實?!?a href='../../../politics/202304/t20230417_7399249.html' target="_blank">[詳細] -
【光明論壇】讓數字消費激發經濟新活力
在各領域加速數據資源系統的集成、融通、共享,發揮數據要素融合效應,增強風險監測前瞻性、縱向穿透性和橫向聯動性,提升數據要素市場的消費治理能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