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進程中,我們要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不隨波逐流,不輕意照抄照搬別國的模式,同時,我們的自主又不意味著封閉和保守,而是與開放緊密連在一起的。在開放中實現發展,在發展中擴大開放,這就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僅有力地推進了世界現代化歷史進程,而且壯大了推動世界歷史的主體力量。
一部百年黨史便是一部中國式現代化的求索史和實踐史。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命題。從世界現代化視野來看,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不僅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而且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由“現代化在中國”到“中國式現代化”,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躍遷,也是世界現代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不僅改變了中國的發展進程,而且深刻改變了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之間的聯系是多方面的。
1
普遍性與特殊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以上論述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之間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
中國式現代化是從現代化“普遍”規律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特殊”規律的結合點上走出來的,構成了世界現代化中的重要“一線”。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辯證發展和普遍聯系的歷史進程,內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只有把中國式現代化放在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思考,才能透視出其運動的本質和時代發展的方向。對中國現代化的考察,離不開對世界現代化線索的研究。現代化代表著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發展趨勢,是所有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必修課,更是中國發展的必修課。中國式現代化既遵循現代化的普遍規律,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能動選擇和能動創造。這種能動的選擇和創造是從多方面體現出來的。例如,在對現代化的總體把握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曾經把蘇聯模式看作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效仿范本。雖然在借鑒中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走過不少彎路。正是通過對世界現代化潮流的理性把握以及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依據中國國情的大膽探索,我們開創出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這條道路既體現了世界現代化的共性和普遍規律,又被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是現代化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現代化的多樣性注入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現代化在中國”的升華。中國的發展,不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化實踐,而且也逐漸形成了相應的現代化理論。這一理論建構既吸收了國內外現代化理論研究的積極成果,又凸顯了自己的理論創新,其特點在于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推進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2
“外源”性與“內生”性
現代化既呈現出某些總體上的統一性,又呈現出本質上的異質性。現代化是一個帶有特定時空境遇及其不同內涵特征的范疇。比如,在時間維度上,有先發國家的現代化和后發國家的現代化;在空間維度上,有“早發內生型現代化”和“后發外生型現代化”。不同時空境遇下的現代化道路選擇,主要取決于不同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現實國情、文化積淀和政治主導力量等。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致力于探索現代化的外源性向內生性轉換。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走自己的路,堅守自己的價值追求,按照自己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自己的制度優勢,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采取協調穩健的發展方式,一步步開創出獨具特色的現代化。這種現代化不同于其他國家現代化,而是生發于中國現實土壤、適合中國國情并有獨特創造的現代化。這種現代化自然不再是外源現代化,而是內生現代化,是從外源向內生的深刻轉型。
從“外源”到“內生”的轉型打破了現代化的“路徑依賴”。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創立,表明中國依靠自身力量進行的自主探索,打破了這種路徑依賴,從而走出了一條內生性發展道路,形成了具有鮮明內生特性的現代化。
3
自主性與依附性
一個國家真正的現代化,離不開對現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和創新。獨立自主是現代化道路的題中之義。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把國家獨立和自主探索緊密結合起來的現代化道路, 是立足國家、民族利益和中國發展實際自主創新的現代化道路。
要走向自主發展關鍵是要擺脫“依附”。要擺脫依附,首先必須實現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但是,民族獨立解放并不意味著自主發展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總體來看,不少發展中國家盡管經過長期努力,已經獲得了獨立解放,逐漸改變了自己的國際地位,但其依附狀態并未得到根本的扭轉,只不過依附的形式發生了改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市場上的依附。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是在資本主義主導之下進行的,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世界范圍的進一步延伸,而且由于世界市場被發達國家所控制,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居于主導地位,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中處于依附和從屬的地位。二是資金上的依附。由于不少國家普遍面臨加速經濟發展的迫切任務,且受經濟實力所限,不得不在起飛階段甚至發展階段向發達國家尋求資金方面的支持,其結果必然導致依附。三是技術上的依附。面對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發展中國家必須加快科技發展,但不少國家因缺乏足夠的財力為科研和新技術開發提供資金支持,故而不得不從發達國家引進技術,這也是這些國家產生強烈的技術依賴的主要原因。對于這些依附所造成的后果,不少拉美國家都有親身的感受。于是,在20世紀中期,這些國家相繼實行進口替代發展戰略。但是,在走出了原來的依附之后,又走上了新的依附。例如,在減輕了制成品對外依賴之后,卻在技術、資金、設備、中間產品等方面產生了新的對外依賴;在發展進口替代中,由于保護主義的抬頭而減弱了企業競爭力。這些問題的出現,致使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處于艱難境地,以致不得不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調整。盡管調整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這些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進程頗為艱難曲折。
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既不“依附”也不“脫鉤”。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既順應全球化潮流,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球化,同時牢牢掌握發展的主動權,保持了發展的自主性,走出了一條現代化新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進程中,我們要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不隨波逐流,不輕意照抄照搬別國的模式,同時,我們的自主又不意味著封閉和保守,而是與開放緊密連在一起的。在開放中實現發展,在發展中擴大開放,這就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僅有力地推進了世界現代化歷史進程,而且壯大了推動世界歷史的主體力量。
(作者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方醫科大學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南方醫科大學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何以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黨中央立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詳細] -
以“禾下乘涼夢”激勵一代代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對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紀念,就是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于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詳細] -
智能賦能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經濟體系提質增效
隨著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新模式不斷涌現,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發體系和應用生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