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數字中國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需要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也需要防范數據泄露、竊取、篡改、濫用等給個人、企業、社會乃至國家利益帶來損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需要提升數據安全治理效能,多措并舉維護數據安全,為數字中國建設保駕護航。
加強數據安全制度建設。數據基礎制度建設事關國家發展和安全大局。要把數據安全治理貫穿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全過程,從國家、地方、行業等多個層面加強數據安全制度建設。在國家層面,我國已初步建立包括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基礎性法律和《網絡安全審查辦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等相關部門規章在內的數據安全制度框架,數據安全制度頂層設計更加健全、更加科學,并將適應發展要求不斷完善。在地方層面,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重點圍繞公共數據采集、共享、開發應用等,依法出臺數據安全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行業層面,鼓勵有條件的行業先行先試,在能源、交通、金融、電信等重要行業出臺行業性數據安全自律規范,推動制度細化完善。
提高數據安全技術水平。數字技術在提供生產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帶來新的風險和安全隱患。《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將“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列為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出增強數據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數據安全治理效能,必須不斷提高數據安全技術水平。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數據安全防護技術體系,進一步加大對數據安全基礎理論、前沿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著力提升包括數據安全產品和服務在內的軟硬件綜合技術能力,以數據安全技術創新強化數據安全保障能力。積極發展數據安全產業,進一步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系統化、集約化發展,為筑牢數據安全技術屏障提供產業依托。引導企業協同創新,加強數據安全監測、網絡攻擊溯源等方面技術的研發,研究大數據場景下安全傳輸存儲、隱私合規檢測、數據濫用分析等技術,扶持培育具有數據安全技術儲備、能夠提供高層次數據安全綜合解決方案的典型企業。
培養數據安全治理人才。科技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提升數據安全治理效能,沒有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沒有人才創造力迸發、活力涌流,是難以實現的。為此,要大力培養大批適應新時代數字技術發展的數據安全治理人才。培養數據安全治理人才,要加快數據安全治理相關學科建設,鼓勵高校設立數據科學、數據工程等相關專業,將數據安全意識、數據安全基礎知識、數據安全技術、數據安全管理、場景化數據安全治理等知識模塊系統整合,著力提升學生對前沿數據安全技術的應用能力。通過產學研緊密結合,搭建好人才培養實踐平臺,進一步加強實踐歷練,實現政府、高校、企業協同育人,涵養培育實用型人才的教育生態。
(作者單位:華僑大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粵港澳大灣區要在以下幾方面努力。[詳細] -
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
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表明,只有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現代化道路才能順利推進、不斷拓展。[詳細] -
優化社會政策 增進民生福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完善的社會政策體系可以擴大消費、提升人口素質和人力資本、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詳細] -
推動制造業發展取得新突破
制造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根基和核心,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是提升制造業發展的現代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