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資源大會是國際水資源學會組織的世界性學術會議,是國際水資源領域參加人員范圍最廣、影響范圍最大、專業水平最高的學術會議,是世界水議程、水政策、水科學知識分享的重要國際交流平臺。借助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組織、專家、學者和管理者,通過交流分享、集思廣益,達到了合作共贏的目的。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指引下,水治理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些成就與變革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依托世界水資源大會平臺,中國向世界講述治水故事,展示治水成就和經驗,為全球水治理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中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水旱災害多發頻發,是世界上水情最復雜、江河治理難度最大、治水任務最繁重的國家之一,中國水利發展具有諸多特點和優勢。
始終堅持治水安邦。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水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保障,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中國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農耕文明決定了治水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國家統一興盛至關重要,中華民族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部治水史。新中國成立以來,從“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到“一定要根治海河”,從學大寨整地治水到弘揚紅旗渠精神鑿山修渠,從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工程到實施國家“江河戰略”,治水事業的蓬勃發展在中華民族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進程中發揮了強有力的支撐保障作用。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水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保障,中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制定和實施治水良策,全面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不斷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完善城鄉供水和農業灌溉體系,持續提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解決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推行河長制湖長制,保護修復河湖生態環境,改善人居環境,著力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質量的期盼。
始終堅持系統治理。中國有悠久的治水傳統,古代產生了很多卓越的治水實踐,一些治水工程千載不廢,至今福澤一方。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中國始終遵循國情水情特點,把治水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把工程措施、政策制度和科技創新結合起來,從粗放用水向節約用水轉變,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局部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從注重行政推動向堅持兩手發力、實施創新驅動轉變,統籌解決好水短缺、水災害、水生態、水環境問題。
當前,中國堅持系統治水,遵循科學規律、創新驅動,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中國以占全球6%的淡水資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在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涉水目標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為全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作者為國際水資源學會主席、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我國生態保護修復實現歷史性轉變
十年來,我國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的模式實現了根本性轉變。 [詳細] -
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
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要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多為老百姓建設休閑、健身、娛樂的公共場所。[詳細] -
近代早期威尼斯的水文災害與防治
在威尼斯歷史研究中,相較于對其水文環境獨特性的強調,潟湖生態環境的惡化問題長期未得到足夠重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