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為我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贏得發展主動權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引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具有發展觀與動力論相統一的鮮明特征。人類社會歷史進程是社會生產力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過程。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第一動力、智能為重要資源、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借助數據平臺作用于生產過程。同時,新質生產力具有保護自然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生特點。這種高質量、高效能和可持續的生產力發展建立在堅實的創新基礎上,能夠實現生產力發展質態的新躍遷。
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驅動的生產力,要求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現在,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必須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創新貫穿于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全過程,不斷解放發展生產力,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目前,我國產業體系雖然規模龐大、門類眾多,但整體發展水平還不夠高,亟須加大基礎性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發展基于自身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搶占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構建動態比較優勢。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覺通過調整生產關系激發社會生產力發展活力,自覺通過完善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符合規律地向前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系統的經濟和社會工程,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可以說,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又是改革命題。要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發展的思想障礙,圍繞創新發展加快體制機制變革,努力構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制度體系,通過不斷調整生產關系激發社會發展活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委黨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點及實現路徑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快培養能夠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壯大新興產業人才隊伍,讓創新型人才轉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引領者、推動者。[詳細] -
鍛造新質生產力,東北高校何為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黑龍江考察期間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詳細] -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增強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塑造的核心在于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