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霞追憶金鐵霖:讓學生實現藝術理想,就是他的教學理想
【解說】11月15日,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原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金鐵霖的學生,歌唱家吳碧霞,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聽聞恩師逝世的消息,她非常驚愕與悲傷,往日與恩師相處的點滴回憶歷歷在目。
【同期】歌唱家 吳碧霞
(以前)我還在老家,就已經知道金鐵霖老師了,特別的崇拜和敬仰,也特別希望能夠聆聽到金老師的課程,真正成為老師的學生是在1998年,就是我成為金老師門下的一名正式的研究生。
當時我跟老師就商量怎么完成這三年的研究生的學業,金老師就問我的打算,我說我想研究美聲唱法,我雖然主專業是唱民歌,但是我有想唱美聲的愿望,這對于我們聲樂界來說是一種,我實際上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并沒有阻止我,而且鼓勵我,他請郭淑珍老師吃了三頓飯,介紹我這個學生,然后主動地推薦我成為她的學生,而且是跨學院的。
【解說】在從教的半個世紀里,金鐵霖在音樂圈內聲名顯赫,他的學生遍布大半個歌壇,如李谷一、張也、吳碧霞、呂繼宏等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歌唱家,因此,金鐵霖也被稱為中國的“造星歌手”。對于老師的教學風格,吳碧霞這樣回憶。
【同期】歌唱家 吳碧霞
他是一個愛才的人,而且善于發現每一個人的特點,也就是他因材施教的一個具體的體現。同時他還是一個非常開放、豁達的一個教授,能夠包容,能夠打破一些傳統的壁壘。讓學生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也就是他實現了他的教學理想,所以他教出了這么多好學生。
我在課堂里我還真我沒見過,我沒見過老師生氣發脾氣,總是笑嘻嘻地鼓勵(學生),而且總是贊揚,在他的課堂感到的是如沐春風一般的溫暖和輕松愉快。(我)總是滿懷喜悅的心情去上課。他的課堂里永遠都是坐滿了學生,都有很多從不同的地方全國各地來的旁聽生。
【解說】在中國音樂學院對金鐵霖的介紹中,金鐵霖教授在堅持繼承民族聲樂優秀傳統的基礎上,開創了一種具有中國氣派、民族神韻的聲樂教育體系,被公認為我國當代民族聲樂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據吳碧霞回憶,金鐵霖教授晚年依然堅持去學校授課。
【同期】歌唱家 吳碧霞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去年在學校,在學校的校園里頭,我也是去給學生上課的路上碰到了老師,老師那個時候已經有點行動不便了。但是他還堅持去教室給學生上課,還是會以課堂作為他的唯一的一個精神支柱。
【解說】金鐵霖教授始終以高度的時代責任感引領著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將中國民族聲樂推向了國際舞臺,讓全世界人民都認識到了中國音樂文化底蘊和中國聲樂藝術的獨特魅力。
【同期】歌唱家 吳碧霞
我認為金老師是一面旗幟,他引領了一個時代的聲樂藝術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一個時代的音樂創作。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歌唱家,而那些歌唱家們所演唱的作品,影響了一個時代的聲樂藝術教育和聲樂藝術的發展的方向,所以金老師是一桿聲樂藝術的大旗,他引領了一個時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