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將發布“絲路·天眼”遙感應用平臺 服務“一帶一路”合作國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以下簡稱“中阿博覽會”)將于9月21日至24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舉辦。在寧夏今天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寧夏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慧介紹,寧夏氣象局基于中國風云衛星高質量數據和相關先進技術,建設了“絲路·天眼”生態氣象和防災減災應用平臺1.0版本,將在中阿博覽會期間首發推介,“該平臺將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國家的防災減災,助力寧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平臺主要有四大功能板塊。”羅慧介紹,其中,“絲路”板塊設有四大類33種生態氣象產品,可利用中國風云衛星向“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國家提供:云圖、風場、降水場的實時監測;植被指數、森林草原火情等陸表監測;強對流、沙塵等災害性天氣共26種遙感監測服務產品。
“天眼”板塊立足寧夏的“一河三山”(黃河、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生態坐標和“一帶三區”(黃河生態經濟帶、北部綠色發展區、中部封育保護區、南部水源涵養區)總體格局,圍繞黃河流域“幾字灣”攻堅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利用中國風云衛星,并結合高分衛星遙感數據,服務寧夏荒漠化治理和生態保護,共設計三大類16種生態氣象產品,現已開發14種衛星遙感監測服務產品,包括:寧夏轄區植被指數、湖泊水體、氣溶膠光學厚度、沙塵、黃河凌汛、干旱、土壤荒漠化、草原沙化等。
“氣象防災減災”板塊將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100多個主要城市提供未來兩天的天氣預報和未來10天的逐3小時精細化氣象要素預報,為防災減災、農業生產、城市安全運行和老百姓日常出行提供服務。
“國別信息”板塊包括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基本情況、氣候特征分析、部分國家衛星遙感典型應用案例。
羅慧說:“寧夏氣象局將在中國氣象局強有力的支持下,進一步多渠道對接阿拉伯國家氣象需求,優化擴展服務廣度和深度,完善‘絲路·天眼’生態氣象和防災減災應用平臺的功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國家提供定制化、多樣化產品研發和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