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唱響“海上牧歌” 打造“粵海糧倉”
中新網廣州3月16日電 題: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唱響“海上牧歌” 打造“粵海糧倉”
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
“廣東的海水養殖具有技術、產業等優勢,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是實現廣東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敝袊こ淘涸菏?、水產養殖專家林浩然說。廣東具備大力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的條件,已成業界共識。
廣東省近日召開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推進會,對高質量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進行全面動員、全面部署,正式吹響全面經略海洋的號角,努力闖出一條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之路。
據介紹,廣東擁有4000多公里海岸線,總長全國第一,海域面積全國第二。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全年都適合海水魚類養殖。同時,廣東海水魚苗產量全國第一,水產飼料總產值全國第二,海水養殖總面積全國第四,海水養殖魚類與甲殼類產量全國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粵強種芯”工程帶動之下,廣東培育了一批海水優勢魚種。養殖裝備總體水平國內領先,全省已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近5000個。全省海洋工業裝備“軟硬件”優勢突出,建成桁架式大型網箱4座。
當前,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抓住有力條件,正以時不待我的精氣神,大力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全省上下掀起打造“粵海糧倉”,唱響“海上牧歌”的熱潮。
在深圳,4艘10萬級大型智能化養殖工船正在建設中,預計年產量達2.2萬噸,年產值達18億元;在珠海,兩艘大型智能化養殖工船和一批抗風浪重力式網箱項目正全力推動中;在江門,廣海漁港正在升級改造,建設4萬平方米的漁獲物集散中心,建成之后可以???50艘漁船,每年的漁獲交易量將達10萬噸以上……
廣東提出,堅持以“疏近用遠,生態優先”,實施“陸海接力、岸海聯動”,在近淺海上做“減法”,統籌提高岸線資源利用效率,適度控制近海養殖用海規模,推動近海海域環境持續改善;在深遠海上做“加法”,中遠海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遠海重點發展遠洋捕撈,拓展深遠海立體海域開發利用,增強海洋固碳能力,實現海洋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推動形成近淺海與深遠海綠色生態協同發展新格局。
聚焦萬億級產業目標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廣東將以“工業化”思維,打造一批產加銷貫通、漁工貿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化海洋牧場(海洋經濟)產業園,培育一批涉漁“專精特新”企業,形成新產業新業態爭相迸發的局面,培育一批國家級現代化海洋牧場。
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已建立石斑魚、金鯧魚等多個品種的網箱養殖技術標準,在全國擁有深水網箱6000多個,帶動農戶發展網箱10000多個。該集團董事長陳丹表示,將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作用,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