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委副書記、區長李俊杰:推進城市大腦2.0建設 以科技賦能城市治理
人民網北京1月17日電 (董兆瑞)1月16日晚,海淀區委副書記、區長李俊杰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推動高質量發展 守好百姓日子”節目。他介紹,海淀區將科技成果應用于城市治理當中,讓群眾、讓市民能夠享受到這些成果。在城市大腦1.0的基礎上,接下來海淀區將推進城市大腦2.0建設,打造全領域融合場景,以科技賦能城市治理。
城市大腦每秒可運算2028萬億次
李俊杰介紹,海淀區打造了城市治理的科技平臺——城市大腦,它每一秒鐘運算的次數達到2028萬億次,可以把遍布于全區的20余萬個傳感器的數據實時收集上來,以此構建了一張“時空地圖”。城市大腦把人、事、地、物統一到這張“時空地圖”上,通過“時空地圖”可視化地展現出來,服務于城市管理。目前,城市大腦已經在城市安全、環境、交通等領域應用。
“智能技術已經滲透到海淀區的方方面面。”李俊杰舉例說,海淀區有眾多的河湖水系,如何把水保護好,就應用到城市大腦中的水務大腦。海淀區在重點的河湖區域中布設了一些“水務偵察兵”,即水質監測器。相比于過去需要人工到現場提取水樣,水質監測器能實時獲取數據,通過“量子點光譜技術”,將實時獲取的數據發回到平臺上,平臺進行運算,得出實時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就可以立即進行預警,派出相應人員及時到現場進行處置。
他又舉例說,中關村西區曾經是電子一條街,環境秩序混亂。如今,通過產業提升和城市更新改造,中關村西區已成為創新創業一條街、知識產權一條街和科技金融一條街。在交通治理方面,城市大腦也發揮了作用。“比如在早晚高峰,路口的攝像頭信息將進行實時運算,來確定車流是否合理,從而調節紅綠燈時長。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可以讓消防車、救護車的通行效率提升20%。”他說。
推進城市大腦2.0建設 助力城市更新
李俊杰介紹,接下來,海淀區將繼續把城市大腦作為城市運行的中樞,在1.0的基礎上,構建、推進城市大腦2.0的建設,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采用最新的技術,繼續擴容城市大腦的感知網絡,增加點位數量。這是城市大腦感知城市脈動的“耳目”。
二是實施超大場景為牽引的全領域融合場景的建設,云平臺建設也更加完善,能夠惠及到更多城市治理的領域。這是城市大腦服務市民的落腳點。
三是建設全區統一的城市治理數據資源池,將數據的部門數權轉變為政府數權,探索新的數據共享的應用、數據資產交易的模式,為數字化治理建立更加堅實可靠的數據基座,這是城市大腦的“神經網絡”。
四是突出系統性、整體性的要求,充分發揮算力。
李俊杰表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治理是一道考題,需要政府和市民共同攜手來答,只有精準地掌握了群眾的需求,掌握了城市的脈動,才能更好地回答這道題。隨著城市大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更多的科學技術手段將應用到城市大腦當中,為市民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讓城市更加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勁松:加快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 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 多位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優化醫療資源布局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 新發地年貨節首日成交超10萬噸 春節期間有2000家商戶留守市場保供
- 委員關注孩子們的那些事 推動兒童健康服務下沉社區
- 大興機場國際及港澳臺地區航線復航 首班北京大興至香港順利起飛
- 北京:法律監督由虛向實由軟向硬轉變 五年辦理"四大檢察"案件36.4萬余件
- 延慶區委副書記、區長葉大華:續寫“后冬奧時代”冰雪產業新篇章
- 臨沭:功臣戴紅花,喜報送到家
- 日照:奔赴“星辰大海” 實現精彩蝶變
- 新春走基層 |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聚焦山東壽光:物流暢起來,信心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