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浙江·中國非遺博覽會在紹興開展
7月6日,第十五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紹興市柯橋區的紹興國際會展中心開展。本屆非遺博覽會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時代華彩”為主題,以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助力共同富裕”為主線,設置了浙江省內“11+1”地方主題館、六大特色展區、“非遺助力共同富裕”商業展區,展陳總規模和數量均創歷史之最。
作為地方主題館之一,“紹興館”以生活化場景呈現江南獨特景致,設置了“頌揚·越精神”“傳承·越生活”“演繹·越風韻”三個板塊,集中展示了會稽銅鏡制作技藝、越窯青瓷燒制技藝、紹興棕櫚葉編結工藝等30余項非遺項目,見人見物見生活。
其中,“演繹·越風韻”板塊,由紹興市非遺部門和單位精心組織編排了紹興平湖調、越劇、紹興蓮花落等節目。《曾記梨花》《梁祝·十八相送》《翠姐姐回娘家》等經典劇目的展演,草塔抖獅子、嵊州吹打、狴犴龍舞等傳統技藝的展示讓觀眾領略了紹興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傳承·越生活”板塊,依托排花帶制作技藝、紹興烏篷船制作技藝等現場技藝展示,增強了市民和游客沉浸式互動體驗感。
用龍井茶調制的美式咖啡、以動漫人物為形象的面塑、銀花絲點羽工藝定制的企業LOGO……在“百工百禮”浙江非遺文創展展區,記者留意到,受邀參展的大多是以非遺為核心的文創公司,展出了許多融入非遺文化或技藝的現代商品。
本屆非遺博覽會,不僅有靜態展示、動態展演、活態展陳、現場展銷,還設置了“云上非遺”數字非遺展,開辟了數字非遺直播間、訪談間,實現了與非遺傳承互動、與非遺作品對話,讓非遺“活”起來、“潮”起來。
很多非遺項目在傳承與“活化”過程中迸發生機。博覽會現場,人氣最旺的莫過于柯橋館的“小師爺講故事”決賽現場和各分展館的各類非遺課堂。據了解,“小師爺講故事”共有600多人參賽,年齡最小的選手僅4周歲,講述的都是與非遺有關的小故事。在各分展館,綠茶制作技藝、銅雕技藝、青瓷制作、中藥加工、刺繡盤扣等非遺課堂,成為孩子們的熱門“打卡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