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具備了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基本條件。專家表示,要準確把握建設農業強國的內涵特征和基本要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把握農業強國內涵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既是針對目前我國農業大而不強的客觀實際提出的重大任務,也是針對現代化強國不能有明顯短板與弱項作出的重大部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介紹,2021年我國谷物、肉類、禽蛋、水產品、蔬菜、水果等大宗農產品產量以及農業總產值居全球第一位。但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農民職業技能和收入水平、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等與世界農業強國存在明顯差距。應加快建設與現代化強國相匹配、與人口大國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契合的強大農業。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表示,縱觀全球農業強國,不僅表現出現代經營觀念,現代生產方式也貫穿農業生產全程。這意味著很高的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其生產的農產品也要在全球具有充分的競爭力。例如,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其谷物、豆類、棉花等資源性農產品出口有很強的競爭力。可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提升我國在全球農業中地位的舉措。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既體現農業發展量的突破和質的躍升,又彰顯打破常規的后發優勢和趕超態勢。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農業強國最關鍵的是努力實現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必須用高水平的農業科技、現代化物質裝備破解資源稟賦約束,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全面提高產業體系的韌性和穩定性。
健全收益保障機制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首要任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專家表示,我國有14億多人口,國內糧食消費和需求量巨大,必須把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這是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與一些人口規模和國土面積較小的世界農業強國的不同之處。
“設備已調試好,可以啟動作業。”江西省南昌市經開區樵舍鎮的農田間,農技人員操作無人機開始植保作業。樵舍鎮農業農村辦主任鄔新飛說,近年來,樵舍鎮加大智慧農業設施力度,農業生產能力持續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83公斤,高于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糧食庫存處于歷史高位,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但是,我國糧食供需形勢依然是緊平衡,還不能輕言糧食安全過關了。
葉興慶表示,要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通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拓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內涵、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應對機制等途徑,促進糧食生產宜機化、適老化改造,降低糧食生產綜合成本,提高糧食生產便捷性和舒適度。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對農業供給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未來要加快由追求規模速度向注重質量效益競爭力轉變。”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程國強表示,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滿足人民群眾豐富多樣的食物消費需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表示,樹立大食物觀,要正確處理好糧食安全與食物安全、營養安全的關系。隨著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豐富的畜產品、水產品等將有利于改善居民膳食營養結構,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補齊現代農業短板弱項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其發展需要各行業密切配合。魏后凱表示,農業強國建設涉及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以及諸多部門。要循序漸進,做好加快推進農業強國建設的整體謀劃和頂層設計,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
“要突出農業資源稟賦多元優勢。”張紅宇認為,我國農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多元化,不僅表現在農業資源稟賦多元,也表現在農業產業產品類型多元。東北地區土地連片適宜大規模糧食生產;西北地區地多水缺適宜旱作農業生產;東部沿海和大都市地區技術、資本相對豐富適宜發展都市農業和“菜籃子”產品生產;西南山區適宜特色產業發展。要通過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障農業產業安全主動權,通過特色產業發展,提高農業效益。
葉興慶說,應以問題為導向把準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關鍵環節,針對短板與弱項,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鏈,促進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扶持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軌道。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促進農業綠色低碳轉型。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加快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一代農民,促進農民職業化。
農業強省、農業強市、農業強縣是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黑龍江、山東、河南、江西等省提出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并開展積極探索。魏后凱認為,要把農業強省強市強縣建設作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主抓手。建議采取省部共建的方式,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省份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并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分期分批推進農業強市、農業強縣建設,充分發揮其示范作用,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相應支持。
唐仁健表示,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號角,要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底線,以科技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設施和裝備升級為重點,推動農業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競爭力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注重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由產業鏈相對單一向集聚融合發展轉變,加快建成供給保障有力、綠色高質高效、產業鏈條完備、競爭優勢明顯的農業強國。(喬金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